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社会民生 > 健康

“健康红利”真实可感 “健康芜湖”深入人心

时间:2019-09-26 08:03
摘要

江城医疗技术不断提升

芜湖新闻网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个多甲子的时间里,芜湖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点滴变化都在市民心头。

从最初看病的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核磁共振、螺旋CT、生化流水线”,医疗设备越来越高精尖;从“赤脚医生”、卫生员到家庭医生、远程会诊,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的大病医疗保险、药品零差率销售,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医疗减负力度加大……种种变化,为居民、患者带来巨大的健康红利。

记者了解到,芜湖的人均期望寿命已从改革开放前的68.2岁提高到现在的76.7岁,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千家万户。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医药分开改革通过药品直接让利累计超过16亿元,“健康芜湖”的概念深入人心。

烧菜少油盐 健身热情高

多年以来,全民健康理念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疾病”到“健康”,从“看病”到“看人”,医疗卫生领域的关键词已悄然变化。2018年上半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管住嘴、迈开腿、荤素搭配、戒烟限酒……对很多人来说,这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忠告,早已化为具体的行动,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走啊,一起去跳广场舞!”“好, 马上就来!”55岁的毕彩云已经退休,家住中和路阳光小区的她几乎每晚都会和邻居们相约到鸠兹广场跳舞,夏天时一跳就是两个小时。她告诉记者,自己不仅参加了一个团体,有跳扇子舞的,还有做操的。“现在五六十岁的人活得多年轻呀!有大把的时间,更要保重身体,享受健康。”

毕彩云的老伴岳先生选择的是另一种运动——打乒乓球。每天下午2点半,岳先生背着球包、带着球鞋,雷打不动地到市中心的一家球馆,一般要打到5点半之后再回家。这对夫妇还有个习惯,会在晚饭前通过手机软件查看自己一天的步数,“一般都能超过1万步,要是没达到的话,就出去再散步几圈”。

每天的饮食,毕彩云也注重少油少盐,“年轻时不懂,喜欢重口味一些,现在都知道不能这样,一天5克盐,不超过一啤酒瓶盖,老伴也打算戒烟了”。问她这些信息哪里获得的,毕彩云笑笑说:“社区有时会讲课,自己也会在网络上查。而且现在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冰冻街,离得近,建立了健康档案,签了家庭医生,看个小病、问个问题都很方便。”

硬件频频升级 技术越发高超

江城各医院的发展也是芜湖70年医疗卫生变化的缩影。何国华是皖医弋矶山医院原副院长,她说印象最深刻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很早以前,外科基本只开展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很少,因为做不了,不管是设备还是技术支持都不够。”现在,医院的外科愈加细化专业,包括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甲乳外科等,各种常规手术都可以开展。不仅每年的手术量稳步增长,难度系数也是直线上升。

“1990年,我们医院进了第一台CT机,1999年进了第一台核磁共振机。2007年,医院成立了影像中心,把CT、核磁共振等设备都摆了进去,在全省都属首家。”而且,还创新采用了条码登记的服务,大大节约了病人的等候时间。2017年,该院整个影像中心年接诊量达到27万多人。

而皖医二附院党委书记李萍则谈道:“医院这些年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院区有了新规划,新建了住院部大楼,门诊楼、医技楼和急诊楼进行了改造。开放床位由最初的几十张,扩大到930张。”

记者还了解到,芜湖近年来曾先后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综合医改、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医养结合等国家级试点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拥有三级医院8家,基层卫生机构1339家,各县均有一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日益优化。

联网服务便捷 智慧医疗舒适

不久前,市民唐靖陪妻子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走进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唐靖没有取号,而是直接凭妻子的身份证挂号,并按照预约时间在诊室外等候。“我是在网上挂号的,科室、专家几天前就选定了,医院会发一条确认短信过来,有号数和大致的就诊区间。”

坐在温暖的候诊大厅里,看着电子屏幕的叫号,48岁的唐靖回忆说:“现在看病真的比以前舒服多了。”以前,大家只能挤在门诊大厅里排队挂号,有时一个队伍能拐上几个弯,“如果是有名的专家号,彻夜排队都未必挂得上”。到了诊室门口,也是等待的患者挤在一块,眼睁睁地盯着队伍移动。而现在挂号方式多元,电话、微信、官网、支付宝、微医平台等,足不出户,手机上点一点就能一览专家时间表,轻松完成挂号。

而在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搬迁的新院区,产科的单人间都采用了智能家居的设计。通过智能音箱,语音控制即可实现多种操作,如开关灯、光线明暗调控、开关窗帘、甚至智能马桶坐垫加热等。如此,准妈妈和新手妈妈无需离床,动动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如今,“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医疗服务,用手机预约专家成为现实,远程会诊系统早已开通,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70年来,这些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让百姓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大江晚报记者 程茜 文 许诚 摄)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程茜 许诚 编辑: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