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社会民生 > 交通

蓝天无垠 振翅翱翔 ——写在芜湖宣州机场通航之际

时间:2021-04-30 10:25
摘要

  芜宣机场 记者 郑远 摄

  公元2021年4月30日,一个绝不寻常的日子。

  在奋进“十四五”、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节点,芜湖宣州机场迎来通航。这注定要在芜湖、宣城乃至安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刻,近400万芜湖人民、270万宣城人民倍感振奋!这一刻,7000万江淮儿女送来美好祝福!这一刻,长三角聚焦,全中国瞩目!

  机场,是一座城市开放的窗口。航线,是芜湖联通世界的桥梁。

  从现在起,芜湖,作为全国不多的、同时拥有军用、民用、通用三种类型机场的城市,更多飞天梦将在这片沃土实现!

  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因鸠鸟翔集得名“鸠兹”——芜湖在历史上第一次出场,是2500多年前。

  现代芜湖的重要地标,是位于市中心、高达33米的青铜雕塑“鸠顶泽瑞”:鸠鸟头顶明珠、振翅欲飞,仿佛要托举起整片土地的希望。

  飞翔,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守望、象征与梦想。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对芜湖来说,这一梦想,不仅因时空隧道那头的关关鸠鸣变得浪漫多彩,更因为历史新坐标上城市的进步、时代的呼唤显得愈发真切:

  修建机场,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城市现代化的重大标志,是城市面向未来的全新动能。冲上云霄,是出行需要,是战略需要,更是城市崛起的必然。

  上世纪50年代,芜湖造船,漂洋过海;上世纪90年代末,芜湖造车,驰骋四方。进入新时代,航空是我们逐梦星辰大海、走向更宽广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个城市若是没有航空,从配置和能级上看,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总经济师,曾挂职芜湖担任常务副市长的郭丽君这样认为。

  所有伟大事业,都源于伟大梦想。

  二

  梦想与现实之间,不变的是跋涉;平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追溯历史,芜湖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就开通过飞往上海和武汉的民航班机;20世纪90年代,芜湖湾里机场还曾开通过芜湖至北京和佛山的联航航班。

  “‘十一五’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产业经济升级,芜湖人走出去、请进来的需求快速增加,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呼声日益强烈。”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苏传宝回忆。彼时,芜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巩固,与国内主要经济体的联系程度日益加深。然而,在综合交通五大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一直是芜湖的“短腿”。

  芜湖不靠海、不沿边,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通江达海的芜湖港。新时代,只有开辟拉近与世界距离的“天路”,抢抓日益紧张的空域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先机。

  毋庸置疑,机票,就是城市迈入发展新天地的“入场券”:

  一是打造枢纽。芜湖在长三角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建机场,是完善区域机场网络、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必然趋势。

  二是抢抓机遇。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发展航空运输,才能更好把握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

  三是协同发展。芜宣市域相接,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57公里,两市合建机场可以扩大服务半径,增加旅客流量,带动皖南地区经济发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2011年,全市相关部门意见逐渐统一:新建民航机场条件具备,而且刻不容缓!

  2012年,芜湖新建机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支持。同年,芜湖成立机场办,芜湖和宣城就共建机场达成共识。

  从构想、规划、蓝图,到破土、建成、通航。今天,作为安徽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芜宣机场已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机场群。

  新的历史阶段,机场乘势而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驾护航。

  首先,实现了两市近700万人民在“家门口”乘坐飞机的梦想。

  “机场让出行更便捷。”芜宣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跃进说,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规划和建设,几代人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其次,大幅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质。

  “机场让城市更好地链接世界。”孙跃进说,芜湖提出打造“四个名城”,机场的建成弥补了空中交通的重要一环,完善了城市的功能和品质,也从基础设施上实现了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等高对接。

  再次,机场之下的航空港,更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建成一座机场、繁荣一方经济。”孙跃进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航空物流、临空经济方兴未艾。依托芜宣机场布局的相关产业,势必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

  “CES799,地面风6米每秒,跑道24,可以落地!”

  2021年1月13日,由民航华东局组织的试飞机组乘坐一架东方航空公司空客A320型客机平稳降落在芜宣机场。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钢铁银鹰在跑道不断加速、反复腾空……

  经过约2小时的验证飞行,试飞机组顺利完成对芜宣机场相关设备的全面检验,为如期通航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磨一剑,艰辛未可知!

  时任芜湖市发改委副主任、现为芜宣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许耀辉感叹道,在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中,机场项目技术难度最大、审批级别最高、协调要素最多。

  2008年前后,芜湖民航机场被列入《“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紧张的前期工作随后拉开大幕。

  2012年,新建机场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支持。同年,芜湖成立机场办,芜湖和宣城就共建机场达成共识,机场启动建设选址。

  选址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根据空域条件、周边机场布局、城市总体规划等因素,芜湖初选了10个场址。然后,还要分析遴选初选场址的建设条件,提出预选场址。分析内容包括净空、地质、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电磁影响等数十个方面。

  这是一轮接一轮科学论证的过程,需要大量现场踏勘和图上作业,不能轻视任何细微条件。比如,南陵县一处场址条件优良,因处圩区,被否决。

  选址还要为城市发展留有空间。比如,避开城市规划中心区、发展轴线和发展带,进近航线不过城区上空等。

  2014年,小庄场址、红杨场址和平铺桥场址被确定作为预选场址。在进一步比选工程技术及经济因素等条件后,位于湾沚区(原芜湖县)境内的小庄场址成为首选。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2015年,国家民航局同意小庄场址;201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新建;201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民航华东局批复机场总体规划。

  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正是这一年,芜宣机场终于从纸上蓝图进入现实空间:

  2018年10月,机场民航专业工程开工;12月,航站区工程开工。

  2019年8月,飞行区消防工程、目视助航工程开工。2020年5月,空管工程开工。

  2019年11月,国家民航局复函确定机场命名为“芜湖宣州机场”。2020年5月,机场相继获批四字代码(ZSWA)、三字代码(WHA)。

  2020年11月,机场民航专业工程和非民航专业工程验收通过;12月10日,完成校飞。

  2021年1月,机场完成试飞;2月4日,通过行业验收和许可证审查;4月14日,正式取得运营资格。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2021年4月26日,芜宣机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4月30日通航,首飞北京、广州,并计划年内开通15条以上航线。

  这座以鸠鸟为图腾的城市,终将曾遥不可及的蓝天揽入怀中。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从此,蓝天无垠,任我自由翱翔!

  四

  山抹绿,燕剪柳。徜徉在春日的芜湖,因一只既有“颜”又有“料”的“钢铁凤凰”的腾飞分外眩目。

  “机场在规划建设时,功能品质就优于一般支线机场。我们致力于打造融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一体,又具有芜湖特色的中小型机场样板。”芜宣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对应的是民航业从传统的注重数量、总量、增量的量优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质优式发展模式的转变。

  点睛之笔是,芜宣机场的建设,正是这一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

  ——打造平安机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

  芜宣机场对安全的强调,贯穿于建设全程、落实于制度体系,覆盖应急指挥中心、跑滑系统、助航灯光、消防及救护设施等方面。比如围界安防管理平台,能够在遭到入侵时实现监控、警告、报警,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

  机场还将监控信号、天气信息等引入应急指挥中心,调度人员可在机场范围内远程指挥;跑道两端配备精密灯光系统,减少由天气原因导致的航班备降及延误;机场消防救援应答时间不超过3分钟。

  ——打造绿色机场。建设在青山绿水间的芜宣机场,坚持守住生态红线、把好生态蓝线、增加机场绿线。

  结合近中远期总体规划,机场合理布局总平面和临时设施,节约用地150亩。

  机场所有廊桥均配备地面电源及空调,代替飞机设备使用,减少了航空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为航站楼制冷供热,机场建成后系统满负荷运行,一年能节电400万度。

  ——打造智慧机场。以基础设施为抓手,以旅客满意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小机场有大智慧”。

  机场分别从管理、生产、服务、安全四个方面,强化各类联网系统和传感设备等关键基础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围绕旅客进出港服务全流程,机场实现航站区旅客关注信息推送与个性化场景推荐、航站区全景可视化和智慧航班信息显示与引导功能。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场还应用电子通关、自助值机、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改造机场业务流程。

  各类智慧设备带来便利不胜枚举:自助行李托运,让旅客等待时间不到一分钟;智慧屏显,通过自动识别人脸显示旅客航班时刻、登机口、目的地天气等信息……

  ——打造人文机场。机场坚持以人为本、融入特色文化、创新服务品质。

  机场把旅客舒适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地下通道连接人防车库和航站楼,实现进出港人员分流。航站楼内,问询台、母婴设施、无障碍电梯、商业配套等更是一应俱全。

  紧扣“芜彩斑斓,宣墨流韵”主题,机场以色彩缤纷的彩叶树种、行云流水般的灌木飘带、亦虚亦实的层级挡墙“山峦”装点自己,将皖南水墨山水的气质与机场现代科技感相结合,相得益彰、独具特色。

  此外,机场积极融入全国性服务平台,综合机场专线、网约车、机场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从“家门”到“舱门”联运服务,让“旅客”变“宾客”感受“一站式服务”。

  民航华东局一位领导在详细考察芜宣机场后,动容地表示:“你们是支线机场的起点,干线机场的标准!”

  五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更高能级的交通体系,势必为城市发展迸发更大能量。

  芜湖宣州机场的辐射范围,是安徽经济发展非常活跃的皖东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发展后劲足、区位交通好、创新活力强、生态环境美。起航“十四五”,机场将为芜湖插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丰满羽翼。

  今年,芜宣机场将逐步开通多条国内航班,直飞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长沙、太原、西安、昆明、大连、青岛、厦门等城市。条件成熟后,还将申请开通国际航班,深度辐射皖东南近1000万人口。

  地处芜湖东南的芜宣机场外围,高速公路扩建、互通立交建设、高铁站快速路改造、城际铁路规划等互联互通工程,有序谋划、稳步推进。

  在安徽通向长三角腹地的咽喉要道上,一座辐射皖南、集“公铁水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综合枢纽,融通赋能。

  当然,对于产业经济升级来说,机场绝不是一件交通工具那么简单。

  翱翔未来,还需要另一只翅膀。

  按照发展定位,芜宣机场将坚持“客货并举、以货为主”,打造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飞机维修基地。

  省委主要领导更是高瞻远瞩:芜湖宣州机场要主动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协作分工,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早日实现“链”起来、“流”起来,倾力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真正成为“小机场、大货运”,“小基地、大中心”。

  “芜宣机场在全国支线机场中首次安装机坪管线加油装置,为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打下重要基础。”孙跃进说,计划到2025年,机场将实现开辟航线25条以上,年客流量200万以上、货运量200万吨以上。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航空产业体现了高端制造的能级水平,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2013年底,芜湖就将航空产业落子芜宣机场附近,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芜湖航空产业园。

  经过8年培育,芜湖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从通用整机、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航空部附件、航空维修、航空材料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条,总投资额近400亿元。

  2020年,芜湖航产园实现产值227.4亿元,产值增速23.4%,高于全省战新产业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实现税收3.69亿元,产值和税收完成度均居于全省首位。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芜湖航产园聚力打造了42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并先后引进航空产业创新人才500余人,申报36个省、市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由中公教育集团投资建设的安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更是补齐了航空产业发展的最关键的一张人才拼图。

  在创新平台加持下,产业链核心企业苦练内功、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国内第一”:

  CA42机型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欧美企业垄断;

  钻石航发AE300航空发动机,打破国内适航燃料油发动机零生产制造纪录;

  航瑞发动机荣获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装备全国首款舰载无人直升机首飞成功;

  华明航电获颁25项项目批准书,造出国内首个综合航电系统。

  ……

  芜宣机场临空经济区蓄势待发,为芜湖宣城两市乃至皖南地区,提供新动能与新机遇。

  作为芜湖航空产业承载地,如今的湾沚区,不留余量发展航空临空产业,积极融入芜湖“二次创业”的建设大潮。

  “随着芜宣机场通航,芜湖航空产业将努力实现民航与通航有机结合,发挥研发制造与综合维修主营特色,跨越式发展临空经济、低空产业,倾力打造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航空产业示范标杆,建设国内一流的航空新城。”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文昌表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仰望长空,航线将城市与世界连为一体;俯瞰大地,产业强劲驱动城市活力迸发;逐梦未来,临空经济必将为芜湖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蓝天。

  六

  机场和港口,被称为基础设施的两张王牌。谁掌握了这两张王牌,谁就能在贸易体系中占据“沿街旺铺”的黄金地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机场已成为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全球产业体系的节点。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数据,每100万旅客可以为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收益,每新增一个航班将增加750个工作岗位。

  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要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该如何把握案例和“要义”?

  市发改委对此认为,第一,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扩大更多通道。第二,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复杂,想要加强科技自力更生,就必须提高内部生产力增速。因此,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一定要比之前更快!

  机场的推进和落地,就是要加速人、资本、信息、产业的流动。

  “高质量发展依靠蓝天大有作为。”相关权威人士进一步指出,想要把握机场运营、综合交通体系升级机遇,必须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将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临空临天下,近港近未来。”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苏传宝认为,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芜宣机场,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多式联运、强化应急保障、维护城市繁荣。

  从更高维度看,机场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创造巨大想象空间。

  有经济学者指出,芜宣机场具有面向芜湖宣城两市、面向皖东南、面向长三角的独特区位优势,由此产生的“磁石效应”更为明显。芜湖以机场为平台,将有望形成协同发展高地,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2020年9月,机场竣工验收前夕。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令这片热土再度升温——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正式挂牌。

  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提出,“打造开放型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的三大定位,与芜宣机场空港经济发展谋划多点联动、深度融合。

  芜湖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这盘大棋,越下越活。

  新时代的使命,是干事创业,是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征途,是浩瀚天宇,是星辰大海。

  今年,芜湖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持芜宣机场申报航空一类口岸,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港,创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同时,加快建设空港经济区和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布局发展机场功能性服务业、空港配套性服务业、临空指向高端制造业和航空相关科技服务业,延伸发展航空用户支援、总部会展、绿色食品等业态。

  芜湖还要谋划建设“临空+会议+商业+文旅”商业圈,合理布局总部商务、信息产业研发、免税店等服务功能,加强空港经济区与高铁站的交通联系,增强枢纽经济辐射能力。

  此外,高标准建设航空新城,打造安徽航空城,推动机场口岸对外开放,推动设立芜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也在谋划之列。

  挺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

  “十四五”时期,是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现代化大城市,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芜湖篇章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芜湖经济社会呈现出枢纽优势显现、产业升级加速、城乡融合突破、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提标等特征,同时也面对新发展阶段的诸多机遇和挑战。

  每座城市都有她的精神源头,也都有她的精神走向——正因为不会飞翔,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

  新时期的芜湖,有信心有底气,以芜宣机场通航为契机和跳板,进一步弘扬开放、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按照蓝图规划,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肩负更大使命,创造更优成就。

  诗云:“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正应当下!

  七

  芜湖被誉为长江明珠、创新之城。创新和开放是我们最为宝贵的城市气质、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

  “十三五”时期,芜湖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从“十二五”末的75位上升到57位。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

  这里交通物流畅达。从芜湖乘高铁可直达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芜湖港是安徽省首个百万标箱港口、长江第三大集装箱港口,远洋货轮直达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芜宣机场通航,更是带来各种可能。

  这里产业基础雄厚。奇瑞为龙头集聚近千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家用空调生产基地为中国最大之一;在国内率先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在全省出口首款轨道交通产品;有50多项产品位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这里开放要素聚集。有41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数百家上市公司在芜湖投资兴业,芜湖与1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

  这里创新动能充足。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00多家,高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6件,连续十年全省第一。

  这里营商环境优越。许多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新设企业实现“一日办结”,在全省率先推出“周末便民政务服务直通车”系统。

  ……

  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已经证明自己的了不起,也希冀新时代的更大奇迹。

  马行千里,不洗尘沙。

  能欣赏到最美风景的人,总是那些驰而不息的实干者。

  只要我们专注梦想、脚踏实地,与时代同行,携鸠鸟腾飞,一定会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新芜湖。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这里是芜湖,准备起飞!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韩万春 张申尚 王世宁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