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资料库

  • 2018-08-28 16:3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协第5次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商议政。省政府对这个课题高度重视,周喜安副省长亲自领衔这一课题,今天率省直相关部门的同志到会听取意见,与大家沟通交流,一会喜安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由孙丽芳副主席牵头实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省商务厅、合肥海关、省工商联承办,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协办。今年省政府把“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管理,增强对外贸发展的带动作用”作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次协商会紧扣省政府中心工作,切口小、针对性强。为了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其中,承办单位一方面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参加单位和专家学者赴省内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发动,首次以动漫视频形式嵌入情况推介和网络问卷,在新华网、凤凰网、省政协微信公众号、承办单位门户网站等进行立体传播,有效扩大了委员、网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因此,会议的筹备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扩大宣传、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凝聚智慧的过程。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韩军、孙丽芳、郑宏和秘书长车敦安,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振华,省政协相关副秘书长,有关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省政协机关厅室委负责人,以及合肥、蚌埠、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等6个市的政协负责同志、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和商务局的负责人,省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4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负责人。

  本次会议共有8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播放电视专题片。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孙丽芳副主席作主题发言。

  【省政协副主席孙丽芳】

  我发言的题目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发展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安徽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海关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平台,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集聚区,对我省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意义重大。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作出部署要求。省政协按照省委常委会要求,把“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列入今年月度民主协商计划,由周喜安副省长和我牵头负责。为此,我们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了联合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聚集效应日益突出、功能不断完善、规模逐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总体上看,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已经处于中西部前列,但与沿海省份和四川、河南等地相比,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重大项目不足。近年来,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强化项目建设,引进了合肥联宝、中达电子、晶合集成等一批大企业,但总体上龙头企业较少、骨干企业较弱;入驻项目关联度不高、带动力不够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未能形成产业集群。在已入区的80多家企业中,年进出口总值超1亿美元的7家、超10亿美元的仅1家。相比来看,同期四川超1亿美元的企业17家,世界500强企业就有6家,形成了电子信息完整的产业链;重庆引入惠普等大企业,建成全球最大电脑产业集群;河南引入富士康项目,带来强大的手机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形成手机产业链。

  二、支撑带动不足。目前,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贸总量规模不大,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2017年,我省运行中的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为65.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量的12.1%,而同期四川、河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分别为416亿美元和50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比重分别为53%和69%。湖北武汉东湖综保区的外贸出口从2013年的3亿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67亿美元,增长了22.3倍。同时,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去年合肥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额就占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的71%。

  三、区港联动不足。开放发展,通道先行。我省现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除马鞍山综保区外,都缺乏高效便捷的水陆空口岸物流通道和多式联运体系,与口岸物流通道之间尚未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企业口岸物流时间和成本较高,保税区和港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都依托港口、铁路、机场等口岸而建,都很重视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如铁路方面,2017年我省“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开行70列,而“郑新欧”、“渝新欧”分别开行501列和700列,四川“蓉欧快铁”更是突破1000列,分别是我省的7.1倍、10倍、14.3倍。空运方面,合肥新桥机场仅有国际航线11条,而重庆、郑州、成都分别是69条、208条和315条。

  四、综合保障不足。近年来,我省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海关创新监管制度,但由于区内入驻企业少、项目业态单一,企业对创新制度的实际需求并不强烈,已复制的25项创新制度中,仍有保税展示交易、期货保税交割等多项制度尚未落地。部分地方存在“重申建、轻培育”现象,缺乏配套措施,对建设运营、招商引资、人才引育以及新业态等扶持力度不够,区域内的政策优势和功能发挥不够明显。前几年,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由各地自发申建,申建初期各自编制发展规划,致使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区域之间恶性竞争、同质化现象明显。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具有区位、资源、人才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载体,充分发挥其政策和功能优势,着力打造更高能级开放型经济新平台。为此,我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并强化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提升口岸部门综合协调管理职责,统筹规划布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口岸建设,强化督查考核和绩效评估,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行动实施方案》落地。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加快研究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我省复制推广的有效机制。结合安徽自贸区创建,明确现有综保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产业方向和规划空间,推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加快形成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格局。

  二、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引进一批辐射带动强、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的重大项目。鼓励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和企业入区,利用区内政策优势,加速形成区内外、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推进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依托“保税+”“互联网+”,推动发展保税加工、物流、展示交易、服务、检测维修、转口贸易、融资租赁等高附加值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功能配套区,促进区域内外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核心区、配套区和辐射区联动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推动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供电、供水、燃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查验平台、监管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完善与高增值保税物流功能相适应的内部配套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我省水陆空国际物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发挥航空、水运、铁路口岸和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进境指定口岸作用。加快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水陆空口岸衔接顺畅、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和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与沿海口岸联动发展,降低货物运输时间成本。

  四、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学习借鉴广东、福建等地经验,用足用活区内政策,加强自贸区创新制度在特殊监管区域的复制推广,鼓励支持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创新。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通关流程,提升企业通关效率。支持综保区开展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和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入区发展的融资贷款、综合服务、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生活等服务配套功能,为创业者营造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宜居宜业环境,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委员和专家发言。今天共安排7位同志发言。请大家根据调研情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讲问题、提建议,发言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

  首先,请省政协委员,合肥海关、原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吕小斌同志发言;

  【省政协委员,合肥海关(原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吕小斌】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今年上半年,我省特殊监管区进出口40.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增速快于全省外贸23.7个百分点,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横向与沿海地区、中部地区比较,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业态联动弱、配套政策不足等差距。比如:区内入驻企业少,缺少“大块头”项目。2017年,我省运行中的特殊监管区域平均每个进出口值为21.7亿美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51.5亿美元的一半。关联企业整体入驻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区内企业关联度不高。地方政府缺乏配套扶持措施,存在“重申建,轻培育”现象,政策洼地没有形成。

  安徽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可以说,加快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我省既有条件、也有机遇,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从政协委员、从职能部门角度出发,在这一进程中,我认为重点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第一个是项目。项目是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关键和支撑。要始终紧扣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结合特殊监管区域的特点,瞄准“补链”“强链”“造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做到精准招引,宁缺毋滥。要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配套型企业集群“走出去”。

  第二个是环境。一要丰富政策功能。可以结合当地特殊监管区域的各种优势,选择建设合适的进境指定口岸,形成主业突出、资源共享、规划合理、错位发展的整体格局,促使相关产业集聚发展,进而形成规模效应;二要打通物理通道。我省特殊监管区域大都设立在口岸外,要坚持区港联动发展,改善区港配套设施,畅通特殊监管区域与空港、水港、铁路口岸的物理通道,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和业务的有效延伸;三要畅通信息通道。要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特殊监管区、企业、货代、海关等部门单位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促进货物“快进快出”。

  第三个是产业。特殊监管区域普遍受到面积有限、土地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必须通过辐射带动区外周边形成产业配套区。要带动相关企业通过加工或物流产业配套等方式进入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区域内外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探索“一区多园”“一园多态”等模式,发挥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和政策作用,推动核心区、配套区和辐射区的联动发展。以重庆市为例,5家笔记本电脑品牌商、6家世界级大型ODM加工企业入驻特殊监管区域,带动800多家配套企业布局在区外,形成了庞大的高端加工制造集群。

  第四个是资源。不仅要利用现有的资源,还要具备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让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为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服务。要找准自身定位,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采用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平台式整合等多种方式,整合优化原材料、劳动力、技术、金融等各种资源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特殊监管区域发展。

  第五个是创新。一要制度创新。做好招商营商护商,为企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洼地;二要功能创新。鼓励有条件的特殊监管区域从单一的保税加工、简单的贴牌生产等附加值较低的业务转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物流以及检测维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项目;三要业态创新。积极发展进境指定口岸、跨境电商、转口贸易、融资租赁等业务,推动其成为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

  第六个是政策。我省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还处于不充分、不平衡的阶段,要加强统筹规划,对省内的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和功能清晰定位,充分发挥区位、口岸、产业和腹地优势。同时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指定口岸、跨境电商等新型业务给予补贴,培育市场;要关注贸易壁垒,特别是近期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帮助企业应对关税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省政协常委,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民革主委王晓焱同志发言;

  【省政协常委,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民革主委王晓焱】我发言的题目是《多措并举聚焦大项目推动我省综保区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从我省综保区入园企业情况看,普遍存在大项目不足的问题:一是入园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二是新业态未有发展,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口岸(虚拟口岸)等综保区功能未能发挥,发展新动能不足;三是入园项目没有在区内外形成配套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不强。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特殊监管区域应以大项目引进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推动大项目落地。为此建议:

  一、突出区位优势错位发展,以利招大引强

  我省现有4个综保区从空间布局上看,形成了省会、江南、江北三点支撑的错位格局。但在功能定位上应结合所在城市的产业优势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合肥综保区应联合出口加工区以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产品、智能装备制造等为特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基地;联合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辐射带动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以皖北、皖中广阔的腹地和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跨境业务,打造设计、研发、品牌创造于一体的综合型园区。芜湖综保区应联动宣城(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打造成出口加工制造基地、保税物流基地、区域性国际贸易基地。马鞍山综保区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区港(水港)联动的综保区,应注重突出依托马鞍山雄厚的工业基础、郑蒲港新区辽阔的产业腹地、开放口岸深水良港,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大宗商品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开拓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商品展示、维修、研发等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实现融资租赁、保税交割等新业态零的突破,带动临港产业发展,把郑蒲港新区打造成安徽省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个港区一体、产城一体的临港产业生态新城。

  二、转变招商理念和方式,推动招大引强

  一要重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独特的功能优势。不同于其他园区,综保区具有关税和外汇、贸易管制以及自贸区经验复制等政策优势,具备口岸、加工、物流三大功能,能够进行港口作业,从事国际中转、商品展示、售后服务和维修检测、仓储物流、国际配送等各种外向型经济特殊业务。要将这些差异化优势转化为招商动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

  二要注重项目谋划。首先要将项目谋划的理念融入招商引资,根据掌握的招商信息,在分析彼此优劣势的基础上找到利益共同点,按照双赢的目标,定向策划具体招商方案。其次要谋划招引体量大、质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落户,着力打造产业链,形成产生集群效应。要注意区内外合理布局衔接,把适宜的企业留在综保区里,不适宜的环节就近留在区外发展。

  三要针对重点产业和目标企业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一方面以“园区管委会+产业主管部门+基金和平台公司”模式,重点解决项目落地、资金到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另一方面以“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模式,将政府主导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招商、以商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方式相结合,将高层次专业化招商与小分队精准式招商相结合,推进招商主体多元化、招商对象精准化。

  四要大力提升综保区宣传推介实效。利用好省内国际徽商大会、海峡两岸电子信息博览会以及国家层面的深圳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召开综保区专场对接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发挥好我省与台湾地区工业总会、电电公会,以及与德国、日本、俄罗斯“两河流域”等国别、地区的政府及商协会的长期友好关系开展精准对接推介。

  三、创新政策优化环境,服务招大引强

  一是打造政策洼地。首先,高效地用足用好国家层面关于综保区的相关政策;其次,省政府以及综保区所在市应围绕各园区产业定位,创新性制定有区别其他园区、有利于外向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如:设立综保区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直接参投或跟投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研究出台针对引进大型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以及融资租赁、保税交割新型业态所需要的专业优惠政策;成立融资租赁服务公司提供重大设备以及研发仪器和运输车辆等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整合园区各类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支持力度等。

  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首先是尽可能向综保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或实行集中办公,完善服务流程,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其次是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通部门间、区港间、区区间数据交换壁垒,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要重视完善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在船代、货代、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社会化需求,真正实现服务企业“一条龙”“全方位”。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安徽长安开元投资集团董事长吴成月同志代表民进安徽省委发言;

  【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安徽长安开元投资集团董事长吴成月】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皖江港口群建设助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

  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省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均处于皖江港口群范围内,4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中的两个处于皖江港口群范围内。以港兴区、以区促港,加快实现皖江港口群的优越自然条件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惠政策的有机融合,必将大幅提升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但当前皖江港口群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优势难以发挥。

  一、港口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岸线资源浪费严重。部分港口粗放式发展问题严重,港口内存在“摊大饼”式建设现象,在很多深水良港建成了一定数量的低水平中小码头,“深水浅用”问题突出。低水平中小码头的存在,在浪费岸线资源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港口功能多元化拓展,阻碍了皖江港口群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代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由于投资回收期长、港口企业实力较弱等原因,皖江港口普遍存在装卸搬运设备落后,长期无法更新的问题。如马鞍山港部分地方仍在使用浮码头、简易码头、固定座门机等。合肥港因为位置靠北,远离皖江,港口航道等级低,通航条件差。各港口普遍缺乏大型泊位、专业泊位及相应设备。大量落后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港口运转效率,也给港口运行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港口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企业物流需求。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单一,大多只有简单的装卸、运输、仓储功能,且缺乏联动机制,在低水平下互相恶性竞争。部分港口比较重视信息化水平提升,但整体仍然非常落后,与物流服务相配套的检测维修、信息、金融服务等现代港口功能尚不具备,远不能满足企业“点到点”、“门到门”的差异化物流服务需求。

  四、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通道。我省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4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中,除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安庆保税物流中心分别坐落在马鞍山港和安庆港外,其余均没有健全的港口物流通道,区域内外向型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无法实现以港促区、以区兴港的发展目标。

  为充分发挥皖江港口群岸线资源优势,利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红利,我们建议:

  一、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皖江港口群一体化物流网。加强皖江港口群信息化建设,统一皖江各港口信息交互机制,共享技术框架,建设皖江各港口交互对接的物流信息网络。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利用岸线资源,严格岸线审批,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当地港口功能,使皖江港口群形成分工协作、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皖江港口群标准化水平。加快合肥港航道建设,提升通航标准。对于部分港口仍在使用的浮码头、简易码头、固定座门机等落后设备,要加快淘汰步伐,根据需要加快建设大型、专业泊位,加快码头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快清理技术水平落后的中小码头,提高皖江港口群整体标准化水平,为提升港口效率,发展多式联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多部门协作,升级皖江港口群综合服务水平。协调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为企业提供包含报关、报验、结算等功能的一站式通关服务。增强港口金融、信息服务功能,不仅要实现物流业务的费用结算,还要具备代理货主向收货人实现结算贷款等金融功能,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多种通关模式,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把港口服务从传统装卸、运输、仓储升级为融物流、信息、金融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

  四、加快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合肥综保区、出口加工区及芜湖综保区同合肥港、芜湖港之间快捷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区港联动,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简化通关手续,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仓储、贸易、展示、出口加工四大功能,形成大流通、大市场、大仓储的格局,增加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怀科同志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发言;

  【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怀科】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打造外贸增长新动能》。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对外贸易新业态,正逐渐成为我省外贸增长的新动力。2017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含一般贸易B2B及零售B2C)约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5%,一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脱颖而出。但同时,我省跨境电商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部分成功经验未能推广。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共有85项制度创新清单,但其中多项制度创新未能在合肥综试区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例如:对无法取得合法有效进项凭证的出口货物适用“无票免税”政策;推进“退税无纸化申报”,加快退税进度等。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虽然我省教育资源丰富,集聚了大量优质电商储备人才,但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低,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尤其是企业方面专业实操人才的缺乏尤为明显。

  三是跨境电商统计体系不完善。跨境电商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为B2B出口,其数据无法从一般贸易出口里有效剥离;而零售出口绝大部分又以直邮方式出口,因此其统计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难题,每年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均由相关专家组评估得出,而非海关数据真实统计。

  四是综试区功能尚不完善。目前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不稳定、监管体系不完备,包括合肥市在内的大部分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还不够完善,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便利化通关服务水平不高,很多企业与“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接意愿不强,导致平台的通关服务和统计功能存在较大局限性,尤其是不能从“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进行B2B出口报关和数据统计。

  五是从事跨境电商企业较少。我省跨境电商推广开展较晚,涉足试水的跨境电商企业数量较少,普遍规模也不大,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不能形成集聚效应。

  为促进我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省级层面协调推进力度。跨境电商作为正在兴起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需协调事项较多、协调难度也大,同时还需要海关、国税、外汇等相关部门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建议省政府成立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省级层面协调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实力度。加大创新清单复制推广力度。借鉴杭州综试区的成熟经验做法,建立工作台账,督查相关部门创新清单复制推广进度,推动更多成熟经验尽快在我省落地。结合我省跨境电商发展实际出台可操作的奖励政策,反映从事B2C出口、采用邮政小包配送无法产生数据的规模以下跨境电商企业诉求。

  三是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出台奖励政策,吸引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来皖发展;鼓励传统外贸企业通过发展跨境电商等业态培育新动能,实现转型升级;鼓励骨干企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跨境电商平台及企业。培育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类企业,加大从事跨境电商物流、支付、融资、平台整合、人力资源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企业的招引力度,打造跨境电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基金、保险产业发展基金,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发展提供金融、保险支持,促进跨境电商产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拓宽跨境电商物流渠道,增加物流线路,实现跨境物流的纵向和横向协调发展。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与引导省属本科院校及高职大专院校加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贸易又有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应用人才。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基地,面向海内外引进跨境电商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人才服务平台。

  五是建立跨境电商统计体系。建议海关方面尽快研究出台针对跨境电商贸易方面的统计体系,明确统计标准,以真实反映我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程度。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姚亚妹同志发言;

  【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姚亚妹】

  我发言的题目是《构建国际开放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功能,以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为抓手,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地理区位、基础条件、发展阶段等原因,合肥市在做强开放通道、联动协同发展、引领辐射周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1、开放通道竞争力有待提升。在上海、南京、宁波等东部港口城市和重庆、成都、郑州、武汉等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国际物流竞争中,合肥市水港、空港和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处境艰难。合肥港受内河航道自然条件限制以及南京港挤压,“始发港”业务遇阻。新桥机场因航线班次不足,国际航线仅11条,不能满足周边乃至合肥市内企业分散、多批次、多目的地、快捷运送的需求。安徽省每年空运进出口货物运量5至6万吨,但绝大部分从上海、南京、郑州、广州等机场进出。合肥中欧班列受政策影响和口岸功能不完善制约,货源流向补贴较高或口岸功能完备地区,2017年仅开行70列,只相当于重庆、成都、郑州、武汉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2、口岸开放功能有待拓展。高规格对外开放口岸是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目前,合肥仅1个航空对外开放口岸,且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进境指定口岸仅有3个。而南京拥有航空、水运2个对外开放口岸,郑州拥有航空、铁路2个国家对外开放口岸、11个进境指定口岸,武汉拥有航空、水运、铁路3个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因没有铁路开放口岸,合肥无法拓展平行进口车、粮食、跨境电商、肉类、木材等口岸功能,制约了合肥中欧班列去回程货源的组织和进一步拓展,也影响了沿线国际物流大通道合作。

  3、平台通道联动性有待增强。合肥出口加工区、综保区都布局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距离水港、货运北站、新桥机场分别超过为20、25和35公里,综保区与三港间距离分别为18、6和35公里。由于距离较远,合肥“三区”(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三港”(三个对外开放通道)联动性偏弱,增加了企业通关和物流成本,尚未实现“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同时,水、陆、空三港之间未建立有效协同机制,横向联系和业务交流较少,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强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力度。合肥市开放平台目前仍处于培育期,与周边南京、郑州等城市相比,规格和层次都不高,面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但随着规模不断做大,平台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建议省级层面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成立高规格的开放平台领导机构,综合考虑全省各市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布局和项目需求等因素,对省内各区域的开放平台布局和功能清晰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从省级层面对接国家口岸办等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合肥加快申报国家铁路口岸临时对外开放;在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水运二类口岸的基础上,申报水运对外开放口岸。

  2、进一步加大开放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据了解,湖北省和武汉市、湖南省和长沙市、河南省和郑州市、浙江省和杭州市等地都是省市政府共同出资支持平台发展。而我省每年仅给安徽省机场集团合肥航线运营补贴5000多万元,合肥中欧班列每年市级财政扶持1个亿。建议借鉴兄弟省市做法,由省级财政和合肥市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国际货运航线建设,加大对合新欧班列补贴和水运港支持。

  3、促进港区联动发展。理顺港区联动通关流程,在水港、铁路内陆港设立临时保税区域,将综合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与港区在运输、临港物流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形成国际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联动,实现运、港、区一体化运作。策划区港联动招商活动,结合水港、铁路内陆港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功能,发挥对区内集拼中转、港区整箱发运优势,引进进口保税加工后再出口的企业。规划临港物流园区,将区内政策延伸至港区,形成合理分工布局。

  4、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对接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海、铁海、空陆等多式联运,强化我省水运口岸集疏运体系和运营组织服务能力。畅通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陆上国际物流通道,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发展铁海联运,加密铁海联运班次。充分利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国际货运通道,完善提升航空口岸国际货运功能,引入大型航空公司货运基地项目,加密国际货运航线开行,畅通国际航空运输辐射网络。打造合肥国际内陆港的“一港两区”,在经开区预留的派河物流用地区域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基地。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余成林同志代表农工党安徽省委发言;

  【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余成林】

  我发言的题目是《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家级开发区管理功能整合度》。

  v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是招引外资项目的重要承接载体。然而目前,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布局不合理、联动不足的问题。比如,部分国家级开发区虽然集聚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但至今没有设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难以进一步招引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资项目;部分开发区虽然设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由于基础设施配套差、区位不优,也很难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布局上的不合理,导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开发区招商引资联动不足,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初衷未能充分体现。为此,建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与国家级开发区实现管理叠加、功能叠加。具体如下:

  一、争取为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开发区建设起步早,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好,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宣传,影响力和知名度高,经济密度大,进出口业务量大,可信度高,对外资吸引力强。建议对外资企业集聚度高的国家级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区中园”的模式,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招引具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的重要承接园,充分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多年的品牌优势。

  二、由国家级开发区统一负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招商工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是项目引进,尤其是具有进出口业务的大项目引进。国家级开发区相对于其他园区,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强,有能力、有经验招引大项目,由国家级开发区招商部门统一负责特殊监管区的招商工作,有利于大项目的统筹配套,迅速吸引大项目入驻。

  三、由国家级开发区高标准投资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用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该定位于一个先进的工业园区,区内的基础设施要与国际先进园区相媲美,如此才能吸引大项目入驻。建议以国际化视野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招标有经验的高端设计咨询公司,规划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采用最先进的智能技术,打造最先进的园区,并配套建设最优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用房,为吸引最优质的项目入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建立统筹兼顾、分工明确的合作共管运营模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业务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海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配套又离不开开发区的提供。因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建立一个有统有分、相互配合的合作式共管模式,偏向任何一方都难以确保顺畅运营。建议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大前提、大共识,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共管运营模式。

  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外资投资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扩大对外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就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发〔2018〕19号文,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建议我省积极引进有成功运营经验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市场营销系主任魏华飞同志发言;

  【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市场营销系主任魏华飞】

  我发言的题目是《破解外向型人才短缺之困的几点思考》。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还是关联的区外外贸企业都紧缺外向型人才,企业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对进出口业务不熟悉,外贸政策掌握不全,执行力不强,极大地影响了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为此建议:

  (一)与相关高校战略合作,建立校外人才培育和吸收基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高等学校。从现有人才培养需求来看,高校也迫切希望能够与更多、更好的外贸企业和外贸服务平台进行战略合作与联盟。因此,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以及关联的区外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海关特殊监管区与高校进行战略层面的合作与联盟,不同企业与高校的院系甚至是专业进行合作,包括人才订单式培养和吸收,人才到企业实习及选聘,定期进入高校面向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宣讲和招聘等,通过多种形式,拓展合作领域。

  (二)通过与人才招聘类企业战略合作,降低外向型人才招聘和培育成本。适当的人力资源招聘等事务外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专业的人才招聘类公司有着完善的人才招聘流程和成熟的人才输入渠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可以通过与专业的人才招聘类企业战略合作,将区域内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集中,委托专业人才招聘企业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人才招聘,并根据企业不同岗位需求集中培训,最终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三)与优质外贸企业战略合作,提升外贸业务人员职业素质。由于不同外贸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存在差异,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应积极组织区域内企业走出去,向国内甚至是国际同行学习,通过战略合作与联盟,推动关区内企业与外部优质外贸企业长期合作,输送外贸从业人员在优质企业内跟班学习与培训,也可以在优质外贸企业内成立培训基地,阶段性地为我省特殊监管区域内不同企业从业人才提供培训服务。

  (四)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破解外贸业务困境和人力资源管理难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贸企业可以与外贸相关的科研院所以课题形式进行战略合作,借助外部专业智脑解决专业问题,提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外部资源使用率。同时,利用外部智脑就相应的问题通过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将解决方案等研究成果在企业内通过培训等形式传递给相关外贸经营管理人员,最终提升公司外贸业务能力。

  (五)完善人才招聘制度,提高特殊监管区对外向型人才的吸引力。在日趋激烈的人才之争中,谁能够提供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和配套政策是至胜之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般距离市区较远,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在高房价和交通拥堵的双重压力下,特殊监管区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因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人才招聘方面,需要完善招聘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配套建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则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安家保障,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引进和留住人才。

  (六)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外向型人才胜任力水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注重加强对人才的专业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的手段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可以邀请外贸专家走进监管区内,或者将企业外贸经营管理人员送出去学习交流,还可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建立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相关专业高校和优质外贸企业开展合作培训,以及将相关外贸经营管理人才送往国内其他特殊监管区内进行培训学习等,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七)积极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成长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和外向型人才自身追求的共同作用下,只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成长力增强,企业发展前景美好,才能够真正以事业吸引并留住外向型专业人才。同时,区内企业要积极创新差异化人才选用机制,确保外向型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省商务厅、合肥海关作回应发言。

  首先,请省商务厅厅长张箭同志作回应发言。

  【省商务厅厅长张箭】

  首先,感谢省政协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列入今年的月度协商专题,感谢各位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感谢社会各界对开放发展工作的关心帮助。刚才,丽芳副主席作了主题发言,昌尔主席、喜安副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各位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代表相关部门作一个简要回应,重点是“四个突出”的努力方向:

  第一,突出抓项目,强产业。我们将进一步聚集外向型大项目,坚持将其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生命线”:一是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上半年,合肥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额31.4亿美元、增长85.9%,正是得益于龙头企业联宝电子的带动。我们将积极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强化“补链”“强链”,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二是在引进大项目上下功夫。目前,合肥综保区的晶合晶圆、汇成光电等6个项目已投产运营,中外运、海程邦达等8个保税物流已投入运营;马鞍山综保区的创久集成电路SSD智能制造及FLASH高端封装测试生产等项目都将入驻,这将会带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我们将加强精准招商,充分发挥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平台作用,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企业入区。

  第二,突出畅通道,降成本。外向型产业和企业发展了,对国际物流和通道建设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发挥航空、水运、铁路口岸、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进境指定口岸作用,加快构建“陆、海、空、网”立体化集疏运体系,加强与沿海口岸联动发展,降低物流成本。一是畅通陆路。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共开行73列、增长121%,超过了2017年全年发运总量。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合肥国际货运班列做大做强,构建陆海联运通道。二是畅通水路。加快发展水水中转、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三是畅通航路。依托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空中通道,发挥好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大培育国际航线培育力度。四是畅通网路。今年5月18日,合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已正式开通;5月31日,合肥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首单也正式通关。下一步将加快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发挥好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用。

  第三,突出引人才,强支撑。开放的事业需要开放型人才,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急需开放型复合型人才。我们将注重引育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吸引和聚集一批开放型经济人才。一是建立培育机制。立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现状,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外贸企业等合作,加强人才培训,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建立引进机制。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急需紧缺的涉外专业人才。三是建立服务机制。推动制定关键人才引进培育支持政策,用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第四,突出重创新,强政策。我们将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强化政策支持。一是推动制度创新。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争取解决区内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等试点政策问题,赋予入区企业更大的投资便利和贸易自由。二是推动业态创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转口贸易、融资租赁等业务,出台推进跨境电商实施意见。三是推进政策创新。今年,在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省级促进政策,相关市、县也出台了配套政策。下一步将强化政策宣传,加快政策兑现,发挥政策效益。

  总之,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本次省政协专题协商会精神,认真吸纳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抓整改、抓落实、抓提升,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各位委员、专家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关心关注,真诚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合肥海关副关长潘楚雄同志作回应发言。

  【合肥海关副关长潘楚雄】

  刚才,围绕“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主题,7位委员分别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指出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在此,我向各位委员、社会各界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的关心和关注,表示衷心感谢!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监管服务部门,下面,我谨代表合肥海关就各位委员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作一个简要回应,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进一步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拓展

  一是拓展保税加工功能。支持更多区内企业利用富余产能,开展保税维修及委内加工业务;二是拓展保税仓储物流功能。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允许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存放非保税货物,促进区内物流企业充分利用闲余库容,扩大物流业务;三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鼓励企业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满足更多消费者购买需求;四是规范跨境电商申报方式。推进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办理报关手续,汇总生成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方式9610)出口报关单在H2010系统申报。

  二、进一步推动更多自贸区创新制度落地

  一是加大推介力度。针对25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尚未开展业务的5项制度(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暂停,原因是财政部对该政策持有异议,且其为主管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和推广,推动更多企业开展业务;二是加快复制推广第四批创新制度。按照国务院复制推广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部署和周喜安副省长的批示要求,已拟定合肥海关支持安徽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措施,待海关总署批复后即可落地实施;三是探索扩大制度试点区域。将自贸区创新制度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的基础上,探索逐步扩大到省内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施行。

  三、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

  一是实现“四自一简”监管创新。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允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自主备案、自主核销周期、自主补缴税款、自主核报,简化海关业务核准手续;二是优化区港联动模式。实施“先出区、后报关”制度,允许区内企业将货物先行出区,待抵达港口海关监管场所后再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业务;三是探索构建“ERP联网监管”新型监管模式。依托企业诚信体系,基于“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的原则,建立ERP联网监管大数据中心,对于主动向海关开放数据和联网信息的企业,优先给予信用培育,优先给予相应便利待遇。

  四、进一步推动通关便利

  一是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推进通关流程“去繁就简”,加大电子支付、汇总征税、企业自报自缴等各项通关便利化措施的推广,在2017年压缩海关通关时间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实现2018年海关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二是实行关检融合整合申报。利用“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实现关检业务整合申报,优化作业流程,便利企业办理业务;三是实施预约通关。根据企业实际进出口需求,接受企业在非工作日的预约通关,为不同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模式,做到精准服务。

  五、进一步落实考核评估要求

  一是进一步优化合理布局。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力求实效”的原则,对新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和科学指导,实现错位发展;二是加强考核评估。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绩效评估体系,把研发创新、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单位产出等方面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引导区域从“量”的增长向“质、效”的提升转变;三是严格落实退出机制。按照《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国办发[2015]66号)要求,对经整改后仍未达标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运行效益差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仓库,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实施退出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吸收和参考借鉴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以落实好本次专题协商会的精神为契机,共同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进一步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作用。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和各位委员对海关工作的关心、关注,真诚欢迎对海关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现在进行第五项议程,现场互动交流。限于时间关系,安排2位同志与相关部门进行互动,每位同志提一个问题,部门回应请简明扼要,时间不超过3分钟。哪位委员先提问?好,有请第一排的这位委员,请自报家门。

  【省政协委员、联宝(合肥)电子首席执行官柏鹏】

  我是省政协委员、联宝(合肥)电子首席执行官柏鹏。我公司是以加工出口为主,产品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目前,内、外销比例基本达到各占一半的水平。近年来,我公司充分利用富余产能接受区外企业(即国内企业)的订单开展加工,满足区外企业需求,而现行政策对委内加工业务的要求较严,必须是因国内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才可开展,该限制规定对我公司承接区外企业的订单影响较大,请问能否取消该政策门槛,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合肥海关副关长潘楚雄同志回应。

  【合肥海关副关长潘楚雄】

  柏总提的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深度的,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委内加工的限制要求,是2003国务院第389号令所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这是行政法规,海关无权突破。鉴于柏总所提出的具体诉求,建议企业能否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出具证明,证明企业承接的订单业务确为国内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这也是目前比较可行的一个办法。此外,考虑到国务院389号令出台时间较早,当时也没有考虑到后来的这些新兴业态,对你公司的诉求,我们会积极向上反映,同时建议联宝公司将你们的诉求也反映给其他部门,大家一起呼吁对这个行政法规的修改。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委员继续提问。好,有请第二排这位委员,请自报家门。

  【省政协委员王斌】

  我是来自宣城的省政协委员王斌。我关注到日前李国英省长到合肥市调研跨境电商问题,强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愿望强,市场需求大,未来前景好。请问,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另外,可否将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试点,比照合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的优惠条件,在运营及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本清同志回应。

  【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本清】

  首先非常感谢省政协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专家对省商务厅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对王斌委员的提问,我着重从以下方面回答。

  一、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建设和发展工作,今年5月11日,省政府印发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8〕18号)。明确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部分,提出了要“着力发展跨境电商”,明确了责任单位,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8月3日,李国英省长赴合肥市调研我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并强调要“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打造外向型经济新动能”。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1月,国家批准合肥享受跨境电商进口过渡期监管政策,为合肥发展保税进口业务提供了条件。我厅积极会同合肥市、合肥海关等单位,共同推动保税进口业务在合肥正式开通。6月21日,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2018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促进政策具体办法的通知》(皖商办口岸函〔2018〕453号),明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机构、运营单位、入驻企业根据进出口业绩额,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助。(包括跨境电商企业和进出口实绩)

  三、优化跨境电商新业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载体作用,支持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功能,促进“保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设立跨境电商备货仓库和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引导企业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保税进口业务,扩大一般消费品进口。推动向产业链两端拓展。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培育企业运营主体;三是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五是优化监管保障服务。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因时间关系,现场互动交流就进行到这里。现在进行第六项议程,网络议政。中安在线对本次专题协商会进行全程网络图文直播,安徽政协微信公众号进行同步推送,新华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网、一点资讯网和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平台及相关客户端,省商务厅及商务系统有关部门、合肥海关、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工商联等门户网站同步予以转载,并组织干部职工在线参与。下面,请中安在线记者通报网络议政问卷情况。

  【中安在线记者高佳】

  7月16日起,省政协“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网络议政问卷,在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中安在线网站、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手机报、安徽发布微信、微博等各端口同步推出。随后,省政协、省商务厅、合肥海关、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工商联及全省商务系统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迅速响应,全方位推送。此次网络议政问卷的发布推广,还得到了新华网安徽频道、凤凰安徽、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科大讯飞国家智能语音平台等多家单位支持,在各自平台、端口的显著位置转发推送,扩大了问卷传播渠道,吸引了更广泛网友的参与。

  截至8月16日中午,共收到有效问卷254635份。下面由我代表中安在线将此次网络议政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报告:

  在所有参与的网友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占57.47%,在公司企业的占23.56%,在校学生占9.77%,其他职业为9.2%。数据说明,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司企业工作的网友对“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这一议题更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在这些网友中,听说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占75.86%,24.14%的网友表示没有听说过。这说明,这一领域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宣传普及有待加强。

  对于“购买境外商品的途径”这道多选题,各选项占比较为平均。选择进口直营商店的网友为44.83%,选择跨境电商购买的网友占比略高,为49.43%,还有43.68%的网友选择其他。这说明当下网友们购买境外商品的渠道较多,根据购买习惯可能会偏重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跨境电商这一渠道相对较为普遍。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和功能”,76.44%的网友选择了“为外向型企业提供通关便利”,69.54%的网友选择“为进出口企业减免税收负担”,选择“为人民群众提供价廉物美的进口消费品”的为70.11%,选择“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为72.99%。这说明,网友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各项功能都比较认可,无论是对于宏观的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还是对于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进口商品的把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都功不可没。

  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促进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这一题中,81.03%的网友选择“重要”,5.75%的网友选择“不重要”,13.22%的网友认为“说不清”。这说明,绝大部分网友认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促进安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些网友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本身知之甚少,因此对于其作用认知也相对模糊。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新兴贸易业态(如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直销等)的发展,38.51%的网友认为“好”,30.46%的认为“较好”,13.22%的认为“不好”,17.81%的表示“说不清”。这表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新兴贸易业态的发展仍有上升空间,网友期待程度较高。

  对于安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63.22%的网友选择“优质大项目不多”,45.98%的网友选择“区港联动不充分”,选“政策创新不足”的为52.87%,选“服务保障不到位”的为53.45%,选“外向型人才短缺”的为50%,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为45.98%。这表明“优质大项目不多”、“政策创新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是网友认为的安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三大突出问题和不足。

  在【我有金点子】一栏,广大网友围绕政策制度创新、跨境电商发展、强化监管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对安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建言献策。网友“刘奇”建议,“是否可以针对消费市场进行大数据调查,对市场上紧缺的进口商品数量和质量进行进一步扩容,以缓解当下供需矛盾。”网友“心想事成”表示,出口加工区直营店品种偏少,希望能有更多价廉物美的国外商品进来。网友“王辉”建议,迅速拿出吸引跨境电商行业的政策,解决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痛点,大力奖扶跨境电商企业,吸引来皖入驻。网友“Summer”认为,“人才是关键,要与高校和大型企业合作,如安大,工大,科大讯飞等。政策要到位,打破区域壁垒,各自为政的现状,要区域一盘棋,合作共抓共赢,协调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在【我要提问】栏目中,不少网友提出了有针对性、专业度较高的问题。网友“上天揽月”提问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与其他园区比,应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功能,我想请问这些功能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网友“清风徐徐”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主要靠项目支撑,除了要招大引强,对现有符合条件的区外企业和优质项目,是否有什么鼓励扶持政策措施?”网友“杨玉宏”想了解“海关监管区在全省是否有统一规划?如果没有,是否借改革之机做个长期规划?”

  以上就是此次网络议政问卷统计情况,报告完毕。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次网络问卷下了一番功夫,虽然不少同志开始觉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个概念名词比较陌生,但通过形象直观的H5动漫视频在各媒体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的广泛传播,加深了公众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认知了解,让很多人知道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问卷调查做得比较扎实,9个方面问题的设置很有针对性,网民参与也很踊跃,刚才中安在线记者分析的总体结果与7位同志所作发言也基本吻合。在网民关注度高的问题中,请中安在线记者代表网民提2个问题。

  【中安在线记者高佳】

  我代表网友“同路人”提问:目前,合肥出口加工区周边缺少大型的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企业出口货物很多还是先通过货车送到南京、上海,再装船出口,中转环节过多,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请问,在降低合肥出口加工区内及周边企业物流成本方面,我省有没有什么考虑,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再生同志回应。

  【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再生】

  这位网友,你好!首先感谢你对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关注。合肥出口加工区是我省重要的外向型产业基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增强园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扩能升级的决策部署,主动加强与商务、海关等部门及合肥市的协调配合,以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物流园区融合发展为重点,着力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具体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物流领域降税清费。2016年以来,省政府陆续出台了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取得了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通过取消货物港务费以及减免高速公路ETC货运车辆通行费、减免高速公路农产品绿色通道通信费等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减免费用约2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已出台文件的贯彻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调查调研,进一步理清我省物流领域成本偏高的症结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切实推进落实。

  二是加强物流枢纽和通道建设。当前国家正在规划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同时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转向铁路、水路,即“公转铁、公转水”。省发改委主动对接国家政策,从年初开始,就积极开展调研,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物流枢纽。在合肥市,重点是推进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建设,着力打造若干具备铁公水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合肥出口加工区距离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较近,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融入国家物流大通道。

  三是进一步多方争取资金支持。近年来,省发改委积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了部分海关特殊监管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通过争取中央投资,统筹省、市服务业发展资金等,继续加大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重大项目投入力度,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功能提升,推动园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中安在线记者高佳】

  我代表网友“动力引擎”提问:为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我省出台了“制造强省10条”,对相关企业予以支持,含金量比较高。请问,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入园企业能否享受这些政策?园区企业如何申报支持项目?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文章同志回应。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文章】

  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入园企业能否享受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支持”这一问题,是可以享受的。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是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推动我省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而实施的政策,“制造强省政策10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专项资金规模25亿元,2018年申报工作也已开始。政策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培育、要素保障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主要以“后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高端、智能、绿色、精品、服务五大制造,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支持各类试点示范和产品创新创优,强化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撑,促进更多资源向制造业集聚。

  第二个问题,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入园企业申报制造强省政策支持项目是采取网上申报方式。项目单位对照《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8年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皖经信财务〔2018〕84号)组织申报材料,向所在各市、直管县经信委(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县级经信(有关)主管部门初审、市、直管县经信委(有关主管部门)复审后上报省经信委。中央企业、省属企业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项目建设所在地市级经信委(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局申报。如位于合肥出口加工区的区内企业,可以通过合肥经济开发区经贸局向合肥市经信委申报。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网民问题提得很好,有关部门回应得也很认真。几分钟之前,网络在线人数达到※万人,这充分说明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对这个主题还是比较关注的。感谢网友的热情参与,你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高见,我们在网上设置了栏目可以留言,省政协会及时将大家的金点子转达到有关部门,谢谢网友的关注。

  网络议政就进行到这里。

  现在进行第七项议程,请省政府副省长周喜安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省政府副省长周喜安】

  尊敬的昌尔主席,丽芳副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月度专题协商会,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听了大家的发言有三点感受。

  一是主题鲜明,受益颇多。刚才,7位委员和专家围绕主题,就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发表了高见,从加强口岸通道、项目聚集、区港联动、园区融合、跨境电商、人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大家的发言紧扣主题、开门见山,从如何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着眼,谈问题分析透彻、研究深入,提建议靶向精准、具体明确,对于我们找准症结、理顺思路、完善措施,进一步抓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形式新颖,内容务实。昌尔主席到安徽工作后,搭建了月度专题协商机制,聚焦聚力全省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专题调研,定期会商,搭建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机制化平台,对推进政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这次专题协商会前期准备充分,专门制作了电视专题短片,以实地调研、考察学习、采访企业为素材,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现状,记录了协商调研历程,反映了企业呼声;探索“互联网+政协”新型协商模式,引入网络直播、网络议政、网友问答、现场回应等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拓展协商渠道,提高了协商的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三是选题精准,针对性强。多年来,省政协针对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调研、委员视察、对口协商、界别活动等方式,发挥独特的人脉智力优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出了很多站位高、对策准的建议。特别是今年,省政协将“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助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课题,昌尔主席亲自主持协商会,等一会儿还要作重要讲话。丽芳副主席亲自带队赴合肥、芜湖、马鞍山、广德和四川成都、绵阳等省内外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研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高度关注,充分彰显了政协领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展示了广大委员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我们深受感动。下一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吸纳丽芳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切实把本次月度专题协商会成果转化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对省政协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省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开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确立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设。锦斌书记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在开放发展上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特别是上半年,锦斌书记、国英省长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敏锐把握界产业发展变革新机遇,亲自谋划、亲力亲为,带领全省上下、汇集各方资源,成功举办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集中签约合同类项目436个、投资总额4471亿元,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国英省长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并多次专题研究,组织省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等,着力构建更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发展步伐在加快,势头很好。但是,正如丽芳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专家发言所指出的那样,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特别是昌尔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研究吸纳各位委员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推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断创新发展、扩能升级。

  一是强化科学布局。正如民革马鞍山主委王晓焱同志指出的,目前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了多点支撑,但是在功能定位上还不够清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立足省域开放布局、各地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不仅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作用,更要在区内主导产业上明晰定位、找准主攻方向。要根据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各有侧重,突出主业,放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要素集成、产业集聚效应。比如,合肥市可以结合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产业特色,依托出口加工区、综保区等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项目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动力源泉。刚才,吕小斌委员等在发言中指出产业规模小、业态联动弱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切实存在,刚才丽芳副主席用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已入区的80多家企业中,年进出口总值超1亿美元的7家、超10亿美元的仅1家】。因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既要稳存量,更要扩增量,努力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输入新鲜血液,注入“强心剂”。首先,要坚持招大引强,按照锦斌书记在省党政代表团赴粤闽学习考察总结交流会上强调“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大引强新高潮”的要求,着力引进龙头旗舰型企业,通过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整体入驻,形成区内、区外产业集聚、协同配套发展的良好格局。其次,要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进联合招商、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平台,精心策划一批招商推介项目,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外企、侨企、台企合作,吸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入驻。省委、省政府决定,明年将继续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再次,要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支持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依托区位、港口、产业等综合优势,加快延伸主导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区内产业向研发、物流、销售、维修、再制造等产业链高端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区内产业升级,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三是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近期,国英省长在调研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时指出我省跨境电商产业不强、发展不快、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弱等突出问题。刚才,民建安徽省委在发言中就如何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省里已经明确成立省级层面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协调推进。加强政策引导,由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开展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学习借鉴其他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等成熟经验做法,针对短板弱项,研究形成若干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壮大平台主体,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各类园区,立足特色产业,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加快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建设公共海外仓和境外营销网络。坚持育新引强,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综合服务企业,形成千军竞发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快开放大通道建设。姚亚妹委员就贯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对接对标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一是着力完善开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强重要节点枢纽工程建设,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港口、机场、车站等物流枢纽连接通道建设,打通“断头路”“断头航道”,构建贯通加密、无缝衔接、互联高效的现代开放通道。二是着力增强口岸开放能力,以省港口集团成立为契机,有效整合岸线资源,加大长江、淮河干支航道整治力度,打造港口航运枢纽,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避免形成港口粗放发展、恶性竞争的情况。加快沿江一类水运口岸扩大开放,推进铁路、航空开放口岸建设,发挥进境指定口岸作用,推进区港联动发展。三是着力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加强水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有机衔接,推动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水水中转、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高效中转,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进一步扩容增量,加快合肥等航空口岸积极开拓国际客货运航线,提升开放通达水平。

  五是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在发言中提出了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家级开发区管理和功能叠加的建议,这个思路很有创新性。最近,国务院出台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指出“要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依法赋予国家级开发区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区中园、一区多园等建设运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机制创新力度,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一区多园、一园多态等发展模式,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和政策作用,推动核心区、配套区、辐射区联动发展。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抓实抓细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政策指导,确保各项措施在我省落地生根。切实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关检业务融合,全面实行“一次申报、一单通关”,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现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六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民建安徽省委、安徽大学魏华飞副教授提出的解决外向型人才短缺的建议非常好,很多都切实可行。我们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相关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委托招聘、合作培训、借助外脑等方式,培养一批精通国际通行规则、懂经营善管理、富有创新活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签证居留、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努力引才聚才,拴心留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尤其需要各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省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关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能升级,多提有深度、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提供更大支持。我相信,在省政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集聚各界智慧、促进各方联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为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刚才,我们观看了专题短片,孙丽芳副主席作了主题发言,7位同志作了口头发言,讲得都很好。现场互动和网络议政,也进行得比较活跃、生动,省商务厅、合肥海关、省发改委、省经信委也作了很好的回应发言,体现出良好的协商氛围。特别是省政府副省长周喜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次月度协商会筹备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介绍了我省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凝聚了共识。这次月度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下面,结合今天协商座谈情况,我谈几点意见,为会议作个小结。

  一、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对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6月份,我们召开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月度专题协商会,并在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设立了分会场;今天,我们又围绕开放问题协商建言。这鲜明体现了省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理念,充分彰显了省政协拥护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坚定决心,既是两场协商会,也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隆重纪念。

  40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深刻改变中国,广泛影响世界。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当下,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冲击。即便美国一意孤行,中国也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总书记对安徽的开放事业寄予厚望。他在2016年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具有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又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要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这为安徽的开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是贯彻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行动,是扩大对外开放大门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能,构建更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围绕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促进开放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扩能升级行动实施方案》,为特殊区域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保障。我省目前已建成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4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22个公共型保税仓库,为开放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到安徽之后,感觉我们安徽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我省区位优势显著、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富集,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我省逐步走向开放前沿,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上半年,在我省的对外开放历史上,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个是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安徽之“徽”被世界广泛关注。另一个是苏沪浙皖全面合作机制正式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我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的分工合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二、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和法治导向

  虽然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数量、年进出口总值,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比重等指标在中部六省位居前列,但与先发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就要厘清思路,重点坚持三个导向。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刚才大家的发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导向,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几个特殊区域内的企业都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加工制造,各自的区域特色不明显;区内优质大项目不多,对产业的带动力不强;特殊区域的数量和进出口总值不匹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港联动不充分、政策创新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外向型人才短缺等。因此,要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就要抓住特殊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分类施策、综合推进,使特殊区域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

  第二,坚持市场导向。要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作用,就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不能因循守旧,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视而不见,埋头招商、埋头生产,使特殊区域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也不能盲目跟风,不顾本省产业、要素、市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最后落个“邯郸学步”。特殊区域要致力培育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有效提升区内企业统筹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能力,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变加工贸易“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区内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坚持法治导向。坚持法治导向,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必然要求。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看待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要放眼全球,加强规则对接和法治建设,力争后来居上。一要科学立法。建立健全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法治建设和创新发展相衔接,提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二要严格依法。特殊区域的管理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既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履好职、尽好责,把好经济大门;又要明确“法无禁止皆可为”,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三要宣传法治。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内企业的法治宣传工作,帮助企业吃透法律、政策的原意,掌握并应用好外贸政策,助力企业高效益发展。

  三、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特殊区域的扩能升级,就要坚持科学定位、统筹发展、量质并举,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功能强大的辐射源。一方面,加强区内对区外的辐射带动作用。刚才,吕小斌同志在发言中说到,海关特殊监管区普遍受到面积有限、土地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自身完整的产业链。这就需要加强区内对区外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区外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区域周边形成配套区,形成高端入区、周边配套、辐射带动、集聚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加强落地大企业对本地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余成林同志在发言中也强调,大企业大项目是支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支柱,我省特殊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应该放在招强引强上,以优质服务、优惠政策和优厚条件吸引大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挥落地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本地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增强本地企业承接能力,推进承接加工贸易“订单转移”,让本地企业也能从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第二,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联系紧密的组织网。一是统筹区与区之间的联动协作。我省现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域特色不明显,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就要建立自贸区创建、特殊区域和口岸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联动协作。正如王晓焱同志的建议所说,4个特殊区域在功能定位上应各有侧重,特别要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筹协调,结合各地产业优势筑巢引凤,实现错位发展。二是统筹区与港之间的联动协作。吴成月同志在发言中讲到,我省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均处于皖江港口群范围内,但当前皖江港口群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优势难以发挥。要做大做强特殊区域规模,区港联动是最佳途径。姚亚妹同志在发言中也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我们要把物流中转、仓储、分拨、配送、运输加以有效整合,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和要素的最佳配置,形成高效的水陆空口岸物流通道和多式联运体系,实现航、港、区一体化运作,在辐射带动上创造新空间。

  第三,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成争创一流的创新场。一是抓业态的创新。正如张怀科同志的发言所说,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能促进外向型企业和产业加速集聚,推动外贸加快转型升级。因此要抢抓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依托综保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要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加快“保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交易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快速增长,推动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实现特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二是抓管理服务的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营商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其发展成效。要围绕企业需求,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压缩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及成本。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功能,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魏华飞同志的发言还提到外向型人才的短缺之困,专题片中有关企业也表达了加强对外向型人才培训的诉求。关于外向型管理人员的选用、培训和成长,我们也要创新制度和方法,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当前,我省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按照“三心两进一流”的工作理念,继续围绕这一主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献计出力。要会说内行话,主动开展调查研究,紧跟我省开放发展的形势,深入了解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要争做实干家,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围绕开放政策的制定出台,助推党委政府把各项改革工作谋深谋细。要善当监督者,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围绕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坦诚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各项开放政策措施更好更快落地见效。

  会后,请省政协港澳委认真梳理大家的发言,形成综合材料报省委、省政府。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 沙庆
推荐阅读
大众汽车在合肥又有新进展


发布于2024-05-21 00:26:4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