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资料库

  • 2021-06-22 04:47
  • 来源: 南京日报
  • 作者:

  渡江战役中,毛泽东在运筹帷幄百万雄师所向披靡的同时,亲自撰写了一系列消息评论和文告,实录着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以纸笔墨为武器,教育人民、打击敌人,因此被誉为“渡江战役期间的新华社首席记者”。在此期间,他挥毫泼墨亲笔写下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

  亲拟百万雄师渡江报道,仅595字却成为经典

  1949年4月中下旬,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转折关头。此时,国共双方就和平问题从准备到正式谈判,断断续续唇枪舌剑了3个多月,中国问题已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焦点,众说纷纭,论争激烈。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次日,毛泽东、朱德在北京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的号角吹响了,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挥师南下,猛追穷寇。

  由于通讯设备没有跟上等原因,渡江消息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身在北京的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信息后,马上提笔为新华社写下了著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也是第一条渡江新闻,于战役发起30个小时后播发。这条报道仅199个字,及时向国内外通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强渡长江的事实。

  当晚10时,在人们关注和期盼中,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第二条电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章开头短短两句话,气势磅礴地向世人宣告,人民解放军已经打破敌人划江而治的计划,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随后的报道,介绍了中、西、东战场战况,也讲述了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督战无果的窘态以及国民党军兵无斗志的原因等。

  整个渡江战役声势浩大,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这篇报道连标点在内只用了595字,简洁却不失完整,用语准确精炼,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篇报道后来分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选用,从此为国人所熟悉,更是成为各大学新闻专业课必讲的重点篇目。

  将大事“化”小,不愧撰写难点新闻的高手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条消息,4月22日这一天,毛泽东还以新华社名义撰写了《人民解放军战胜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舰的联合进攻》,也是和渡江战役有关的。

  那天,企图阻挠我军渡江的4艘英舰被人民解放军击伤了3艘,此事震惊中外,不能不发消息。虽然党中央和毛泽东事先对外国军队参战已做了充分准备,可当时渡江作战正酣,吴淞口外大批外国军舰压境,这条消息应该怎么报,才能既防止和遏制外国势力干预,在国际舆论上又不致引起大的风波?

  毛泽东写出的消息十分平静。消息较长,前半段写我炮兵与国民党军舰作战过程,随后说:“当我军和上述五艘敌舰作战时,江中尚泊有几艘敌舰和上述五艘不远,亦参加战斗,唯畏我炮火,不甚积极。直到二十一日夜间,我军还以为上述各舰都是国民党军舰。”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新华社记者成一老先生分析说,对这条消息的处理,充分显露出毛泽东“不仅是处理复杂问题的高手,也是撰写难点新闻的高手”。短短几句话,表明我击伤英舰有“误会”性质。此外,稿中虽有“英帝国主义政府必须承担全部责任”的意思,但大段说的是国民党当局“此种卖国残民罪行,必须彻底清算”。如此,便把大事化小,“化”作不知来历的舰只与国民党军舰联合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战胜。从这个角度落笔,就把一个“国际重大事件”给冲淡了。

  用词精准,体现高超新闻技巧

  4月23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从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团长张治中那儿得知,国民党政府和守军已逃离南京,晚上8时许又收到民间组织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马青苑、副主任吴贻芳通过地方电报局发来的“恳请解放军进城,以慰民望”的电报。于是,毛泽东于24日凌晨拟电邓小平、陈毅,令第35军进入南京城。

  24日早晨6时,毛泽东提笔给新华社写下消息,宣布《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李宗仁、何应钦及南京的国民党军队于昨日上午逃出南京。李、何等乘机逃往上海。国民党南京守卫部队及宪兵,沿京杭公路逃跑。浦口的国民党军,于二十二日撤至南京,二十三日一同往京杭路上奔逃。芜湖及镇江一带的国民党军,亦向同一方向逃窜。人民解放军正在向南京急进,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南京人民正在等候着人民解放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事实上人民解放军已于23日夜陆续进入南京,但毛泽东在写这条消息时,并没有收到确切的前方入城电报,所以,他在报道中是这样写的:“如果昨夜没有入城,则可能于今日入城。”表述如实而又巧妙,还多了一份回味无穷。

  后人分析这条消息的历史价值,不仅宣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灭亡,说明其是“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灭亡的,而且反映了南京社会人士发电报“恳请”部队进城,“以慰民望”,还准备欢迎,充分说明了当时的人心向背。

  消息播发后3小时,新华社正式发出了南京解放的消息,随后宣布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这就是我们现在沿用的4月23日解放南京的依据。

  成一评价说,毛泽东在渡江战役期间所写的报道,全部是第一手的独家新闻,它们同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结成一体,形成文武两条战线相互配合,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汇合成为一支强大的舆论力量。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