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人文池州 > 暖新闻

“池”援河南队伍里的“最美面孔”

时间: 2021-08-02 09:08

  7月中旬以来,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袭击了河南省,中原大地灾情严重。7月21日13时许,池州蓝天救援队一批14人组成的救援队带着冲锋舟、水域装备、消杀喷雾器等救援设备,马不停蹄驱车直奔河南郑州支援抗洪救灾。

  救援队伍里,有一位“特殊”的队员,他的脸部、手臂……凡是目及之处全是烧伤留下的疤痕。他叫孔德源,是一名立过三等功的退伍军人。如今,他早已将伤痕置之度外,心中只有对灾区的牵挂。河南,对他来说有着一份不可磨灭的感情。今年42岁的孔德源是贵池人,1998年参军入伍,驻扎河南。2000年服役期满,由于表现突出,他顺利转为士官,2003年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孔德源从事的是通风专业,服务于重要军事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20岁出头的他已成为所在部队一名重要的技术人才。等待他的原本是“前程似锦”的人生,然而在参军第8年,他的人生轨迹被一场事故彻底改变。

  “2005年,我在执行某处工程建设任务时,由于电缆摩擦产生静电引爆了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瞬间将我冲出七、八米远。”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孔德源依然难以平静。

  这场事故给他带来的是一级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0%。伴随着容貌的改变,身体的伤痛和内心的煎熬一齐袭来,孔德源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事故发生后,我被第一时间送到北京救治,这一去,就在医院待了5年。”孔德源永远忘不了这5年的彷徨与挣扎。“当我看到镜子里面目全非的自己,想到自己还未结婚,以后无法面对社会的眼光,那一刻,我真的认为这一辈子完了。”好在部队的领导和战友一直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一步步走出阴霾。2010年,孔德源康复出院,同时也告别了深爱的军旅生涯。回乡后,尽管地方政府帮助解决了自己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但毕竟脱离社会5年,此时的孔德源又陷入了迷茫。“我们发现了他的状态很消沉,便鼓励他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参加我们组织的公益活动,重新与社会接轨。”市军休中心服务科工作人员方龙国说。

  退役后的10年里,市军休中心每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孔德源都积极参与。他还尝试做过生意,但最后草草收场。

  在他心里,他一直割舍不掉的是军旅情结,还有部队那样火热的集体生活。

  今年年初,在方龙国的推荐下,孔德源加入了池州蓝天救援队,这让他十分开心。“尽管满身的伤疤让自己在日常训练和救援实战中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困难,但是我在这里找到人生的意义。”孔德源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学会了游泳、艇上操作等新技能。在队友的眼中,他的进步是很快的。

  7月21日,眼看河南水灾愈发严重,孔德源心急如焚。当得知池州蓝天救援队将开赴河南支援,他第一时间自告奋勇报名参加。“起初我们是不愿他参加,考虑到他身体情况特殊,但是鉴于他对河南深厚的感情,我们最终同意。”池州蓝天救援队队长李翔说。

  救援期间,李翔给孔德源安排的是后勤保障工作,盘点物资、统计设备,每一样他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并主动奔赴前线参与救助、转移群众。

  “像他这样的身体,其实最怕长时间被水浸泡、被烈日暴晒和细菌感染,但是他没有言苦半句,跟随大家一起辗转郑州、新乡等地,夜以继日开展抢险救援。”李翔坦言,他从孔德源身上看到了中国军人坚强的韧性和坚毅的品格。4天时间里,孔德源和他的队友们一共参与转移群众600余人,并转运了大量重要物资。“河南是我圆梦参军和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我理应为她付出些什么。”孔德源说,这次支援河南,让他最感动的是,群众看到他的脸庞不是害怕,而是温暖和希望。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韩磊 编辑:王依阳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