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园区 > 高新区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三区协同发展

时间: 2020-10-22 15:02

  前不久,浙江古纤道投资有限公司与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达成合作协议,总投资90亿元的纺丝织造一体化智能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项目整体建成投产后,将以龙头姿态带动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引进300—500家企业集聚生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0亿元。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像浙江古纤道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高质量企业,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还有不少。近年来,池州市坚持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导向,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创新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园区已经成为池州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扛起产业强市的主体责任。

  【东部三区协同】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上半年,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总投资108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铝基新材等多个领域,为今年该区工业产值冲刺100亿元大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支撑大发展。今年1-8月,该区新引进项目61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4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69.2亿元,分别超时序进度1.1、39.6和13.8个百分点。1-8月集中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

  “市委、市政府将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发展作为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东部三区协同发展、产城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举全市之力支持、推动集中区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30日池州市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发展目标,明确了8名市领导牵头落实20条支持措施、102项具体任务,同步制定了《赋权清单》,将12市直部门94项审批权限下放到集中区,大幅提高集中区项目审批效率。

  “推进东部三区协同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支撑。”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区协同是指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经开区、池州高新区三区围绕“空间规划、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配置”五大协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三个园区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市政府印发《东部三区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度42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定期调度推进落实。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该负责人说。

  强化规划引领,实行三区规划“一张图”。池州市在对东部三区的用地、人口、基础设施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了《东部三区协同规划方案》,明确了重大交通枢纽、重要信息工程网络、生态廊道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启动编制东部三区空间规划。将东部三区作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东部三区协同发展,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有质的提升。以产业协同为核心,打造错位互补的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主导产业定位,推动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重点承接布局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和大健康等产业,池州经开区重点承接半导体、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池州高新区重点承接布局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建立项目洽谈、预审和规划选址、核准备案、供地、建设、竣工、政策兑现全周期跟踪、全流程服务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建立三区普惠性政策协调机制和招商项目投资协议审查制度,规范财政奖补政策,缩小土地出让等基本要素价格差异,目前东部三区招商引资普惠性政策初稿已经拟定;同时打造创新共同体。已成立半导体、专用机床、大健康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推动组建教育装备、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中国航天上海(池州)惯性工程试验中心和安徽智慧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

  同时,池州市还以基础设施协同为基础,提升三区互联互通水平;以公共服务协同为支撑,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以要素配置协同为保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把东部三区建设成为池州市新的城市组团和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

  【主导产业集聚】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今年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形势一片大好,预计全年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从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到芯片生产、封装测试,安芯电子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芯片制造全流程的生产布局。如今,安芯电子已经成长为中国半导体芯片细化领域的领军企业。获评2016年池州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入选省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基地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80余家。

  从单个企业到同类企业集群,再从产业链到产业集群,集群化发展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带动一个地区的整体升级。“今年上半年省级半导体基地产值增长21.2%,增幅居全省战新基地第四位。”池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革锋告诉记者,下一步经开区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通过实施省级半导体基地升级,全面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确保到2022年半导体产业总规模达到百亿量级,基本建成国内特色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基地。

  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一直是池州工业强市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池州市对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谋划项目,加快产业承接,加快形成百亿级上下游产业链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随着园区发展壮大,池州市立足园区特色,全面提升招商水平,促进招商引资从“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如今各个园区产业培育重点清晰可见,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重点推进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铝棒(锭)、挤压、轧制、压铸、锻造、精工”于一体的铝基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和“纺丝、织造、染整、高端面料”于一体的现代纺织全产业链基地。池州高新区着力构建“1+2”特色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制造、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池州经开区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围绕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谋划建立百亿级产业集群。东至经开区以现代化工为主导产业,加大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承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青阳开发区按照“一区两轴四园”布局,打造机电装备制造和非金属新材料两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大渡口开发区以农副产品与绿色食品深加工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群。

  蓬勃发展的园区经济,给池州工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居全省第2位。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其中现代化工、金属非金属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10.6%、25.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居全省第9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居全省第7位。

  【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落户于池州高新区的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基地项目,去年11月底签约,虽然因为疫情耽误了工期,但目前厂房建设正以“加速度”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高精度超长的大卷重铜带、电子框架铜带、变压器铜带、电缆铜带等产品,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

  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高新区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确保项目尽快实施,高新区迅速组建好项目服务专班,从土地平整、通水通电、到施工规划各类许可审批等等,企业的困难无论大小,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作为全市首家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开发区,池州高新区被赋予自主行政审批权和用人自主权,在“土地审批、规划建设、经济管理”等领域下放管理审批权限,实行“见章盖章”制。通过一年多来的运转,高新区实现了人员、机构平稳过渡,园区各项经济指标达到或超时序进度,也极大提升园区办事效率和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今年贵池区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池州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创新成果,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同样作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第一批试点,池州经开区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路子,极大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

  “我们正在探索企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经验,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池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还将深化区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股份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鼓励支持平台公司推进子公司业务重组,力求主营业务突破,增强公司造血功能。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电力直接交易改革,完善企业土地、用工、人才、物流等市场要素服务体系,提高全要素资源生产效率。开展“标准地”改革试点,加大“僵尸企业”出清力度,强化落户项目亩均投入产出约束。

  当前,一场以改革和创新为主基调的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池州市各园区深度实施。“借鉴池州高新区、池州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我们将重点围绕推进‘一区一策’改革、扩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建立精干高效管理体制、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汪玉芳 编辑: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