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记宿州市灵璧县陈埝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谢颖锋

  • 2020-12-11 12:39
  • 来源: 安徽经济网
  • 作者:

  “驻村扶贫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我喜欢和乡亲们打交道,每天总是有实实在在的事可做,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和困难,我觉得是最开心的。”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见到谢颖锋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他正在入户走访还没顾得上吃午饭,一身风尘两脚泥,谈起感受来却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谢颖锋,共青团宿州市委副书记、宿州市青联副主席。作为80后的年轻干部,谈理想聊生活,他的激情和活力很容易使人受到鼓舞和感染。而说起工作,他更是兴致勃勃,对基层工作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对政策理解的深度和把握的精度让人肃然起敬。交谈中记者发现他对农村基层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和执念。大学毕业时,作为学校学生会主席、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理应能找到收入高、环境好的去处,他却偏偏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年纪轻轻就担任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按部就班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他却响应省委省政府支援皖北发展的号召,挂任泗县副县长;2017年4月安徽省号召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又主动请战,担任了宿州市灵璧县虞姬乡陈埝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在全市的千人誓师大会上,他作为代表发言,激情澎湃地说“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贫困誓不还”。到任第一天他就说,请组织放心,请乡亲们放心,“干不好,我愧对组织培养,也无颜面对4188名父老乡亲”。

  提起谢颖锋,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特别熟悉,他在陈埝村的称呼有很多,“谢书记、老谢、小谢、谢老弟、谢叔叔、谢哥哥”等等。

  “‘书记人’,你给我送的书包用了一个学期还这么新呢!”在采访时,陈埝小学读书的小朋友竟然跑过来大声说。“书记人”?追问后才明白,小朋友不懂什么职务称呼,听着大人们喊谢书记,他表达不太清楚就随口喊了一句“书记人”。“称呼啥的都有,说明群众把我当做了自己人,喊我啥都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期盼。”谢颖锋坦言。


  谢颖锋与党员谈心

  抓好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架桥铺路不如建好支部,基层工作好坏,关键看党支部桥头堡作用发挥得如何,支部建好了,工作就能扎下坚实的根基,群众才能信任你,支持你,否则寸步难行,更别说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在打下基础扎下根,建好组织用好人方面,谢颖锋更是花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他的话说是要“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后,谢颖锋首先抓组织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据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调整优化了党小组。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年轻优秀党员分别编入不同的支部、不同的党小组,做到小问题不出党小组,大问题拿到党总支集体研讨解决,形成了党总支领导下的党小组负责制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小组在扶贫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谢颖锋说。

  班子组建好后,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员、结对帮扶干部、村干部和村全体党员“三支队伍”的作用。培养出了一支各具特色,业务精干、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有战斗力、有凝聚力、有自信心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扶贫扶智,贫困户的心劲足了

  “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更要精神脱贫。” 谢颖锋深谙此理,他大力提倡并推行精神脱贫,使脱贫成效既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能得到群众的真心认可,并能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而得到持续的巩固和加强。

  “一个上面派来的谢书记、一个俺村的马书记、一个包保干部陈书记,都是党的好书记,都是俺们的贴心人,他们经常主动上门,有的给俺讲政策,树信心,有的帮俺找路子,筹资金,有的带俺学技能,为俺解难题。我一个残疾人,又身患重病,真的是一点生活希望都看不到,脱贫都没有指望,更别说像现在做生意致富奔小康了,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几位书记硬是帮俺实现了。” 原本残疾,偏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的贫困户曹化军,如今看好了病,还和妻子一起做起了小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已经顺利脱贫。

  “楼是之前盖的,一直没装修,后来得了这个病就更没钱装修了,现在小孩大了,我自己买点材料自己焊,能省一点是一点,需要蹲下去的时候,我只能请别人帮个忙。” 采访时,正巧遇见曹化军在给自己家之前盖的两层小楼焊扶手和围栏。

  曹化军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的致贫原因是得了股骨头坏死,花去了所有的积蓄,病还没完全看好,妻子无一技之长,两个孩子尚年幼读书。他是个手艺人,更是个要强的人,水电工、电焊工都干过。

  “我们第一次见到曹化军时,他还拄着双拐走路很艰难,开口全是抱怨,说不是为了孩子的话,干脆死了算了,现在恢复的很好了,心态也很积极。” 谢颖锋介绍说。现在的曹化军,妻子在县城里组织几十人干手工活,曹化军打打杂,算算账,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过了农忙时节就开船捕鱼补贴家用,一家人其乐融融,收入也很不错。

  解决生路,群众才会跟着你干

  “帮物给钱不如发展生产。” 谢颖锋在村里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千方百计为村里的土地、河流和人力等资源赋能,厚植发展潜力。

  借助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形势,按照“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村里能人能干成事;提供切实贴心服务,让村里劳力能赚到钱;搭建合适就业平台,让有意愿者皆有活干”的工作思路,利用好村里的人力资源。谢颖锋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目前,已扶持7人返乡成功创业,通过培训或介绍务工解决了301人的就业问题,在全县率先建成扶贫工厂并引入3个小微企业使全村有意愿就业者都能足不出村找到活干。

  他牵头设立的农业合作社,种植丹参等中草药500亩、牧草1200亩,相对传统农业土地产出效益提高一倍以上。

  扶持返乡创业青年在村里兴办的“瑞江牧业”,年湖羊出栏20000头,年产值1500万元。瑞江牧业收储了全村秋季秸秆,彻底解决了秋季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与4个贫困家庭开展合伙经营,就近吸纳5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流转土地1500亩,帮助村民亩均增收500元;通过吸纳扶贫资金等形式为村民分红近70000元;带动全村约165户村民发展湖羊养殖产业;寄养“扶贫羊”的模式得到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的专题报道。

  扶持返乡创业青年在村里兴办的“马氏新能源”既给村里带来了集体收入,今年午季还为全村一万多亩小麦全部免费打捆,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真正实现了“不着一把火、不丢一根草、不让群众出一分钱”。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青年创业园,发展中草药种植和大棚蔬菜,目前规模已达到300多亩,既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又直接吸纳两部分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工作队借助长期从事青年工作,熟悉电商等方面的特长,扶持带动周遭非本村的有志青年创业。其中“浩园果蔬”在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已经逐渐成为全县、全市同类别合作社中最突出的典型,受到省扶贫办、省商务局、团省委等诸多部门的表彰。

  扎根基层,最坚强的后盾是家人

  刚来的时候,很多朋友和同事担心他能否适应得了基层的艰苦环境,担心当了多年的领导干部,过惯了城市生活,到基层会不会觉得委屈。任何环境都能适应谢颖锋说,“其实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爱人,刚刚结婚的爱人,放弃了加拿大的入籍机会、放弃了国家部委的公务员的机会,选择坚守和支持。”

  年近九十岁的父亲得知他到村里驻点扶贫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去了要干好,一定要让村里穷人过上好日子”。

  “我的父亲已经年近九十了,而且还双目失明、肢体残疾,长期卧床,母亲也已经八十多岁,重度耳聋,血压有时候能达190,还是让我很担心的,但是见到我,他们最多的还是鼓励我好好干工作。”谢颖锋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其间父亲大病,妻子流产,他都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无法顾及,无怨无悔。

  如今,陈埝村万亩平畴,绿树成荫,产业兴旺,人文荟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是宿州市精神脱贫示范村、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试点村,2017年贫困村高标准顺利出列,还被纳入了安徽省“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规划”。

  脱贫攻坚初战告捷,乡村振兴东风浩荡。在县、乡党政的有力领导下,陈埝村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福地、厚德崇文之乡、活力进取新村、美丽和谐陈埝”的响亮口号,按照“双基并重促乡村发展,强化治理助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加大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谢颖锋用他的党性和激情,带领着陈埝村的父老乡亲昂首阔步于乡村振兴的春风里,践行着他庄严的承诺:“干不好,我愧对组织培养,也无颜面对4188名父老乡亲”。(赵雪剑)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