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1-03-16 06:0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罗宝

  横跨皖苏两省的滁河,是长江下游一级支流。安徽、江苏实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滁河系统性治理——

  生态补偿,“药引子”激发动能 

  “滁河陈浅断面Ⅱ类、襄河全椒化肥厂下Ⅲ类、清流河乌衣下Ⅳ类……”自从苏皖两省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以来,每4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水质实时状况,成了滁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主任科员丁伯清的关注重点。 “滁河及其支流是滁州人民的‘母亲河’,跨省生态补偿为滁河系统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了一个契机,全市滁河流域各地不断加大投入,综合治理,净化美化,滁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群众享受到水生态文明带来的福祉。 ”丁伯清说。

  滁河,长江下游一级支流,为皖苏两省跨境河流,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镇,主要流经合肥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南京市,自南京市六合区入长江,干流全长约269公里。滁河主要支流有8条,其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三条支流为襄河、清流河和来安河,均在滁州市境内,分别穿过全椒县城、滁城、来安县城,是滁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

  过去,滁河流域一些地方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畜禽养殖污染突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污纳管不到位等诸多方面问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12月,安徽省政府与江苏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确定滁河陈浅断面作为两省跨界考核断面,按照权责对等、双向补偿,协同保护、联防联治,多元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长江流域滁河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当滁河年度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时,江苏省补偿安徽省4000万元,达到Ⅲ类时,江苏省补偿安徽省2000万元;年度水质为Ⅳ类时,安徽省补偿江苏省2000万元,为Ⅴ类及以下时,安徽省补偿江苏省3000万元;月度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时,安徽省按月补助滁州市300万元。

  借助跨省生态补偿这一“药引子”的作用,滁州市滁河流域各地全面系统排查污染源、排污口,增强自动监测功能,实施集中整治与分期分批整治相结合,打响了滁州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水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生态修复项目耗资巨大,以滁河为例,仅《滁河水体达标方案》中53个工程项目总投资就达28亿元,虽然每年几千万的生态补偿资金有限,但其引导和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丁伯清说。

  系统治理,护流域碧水蓝天

  “这里的水,前些年还是黑的臭的,现在很清;两岸重新改造了,特别适合早晚散步锻炼。”在老新龙河岸边生活了20多年的全椒县襄河镇城东社区居民马学芝高兴地告诉记者,怎么也没想到,以前的“臭水沟”,现在能变得这样漂亮。

  原来,作为襄河的重要支流,长约1.1公里的老新龙河,过去河道沿线无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雨污合流管道几乎直排入河,河道内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前两年,全椒县斥资近1200万元,启动老新龙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截污纳管、雨水湿地、生态驳岸、停车场等一系列工程,让老新龙河焕然一新,直接惠及周边3.5万居民。

  据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施大芳介绍,除了老新龙河,全椒县还利用生态补偿和省补助资金,对古襄河、老赵店河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敷设补水管道3.5公里,清淤20万立方米,种植各类植物,安装曝气、超磁等治理设施;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400亩中水处理湿地建设,将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经小湖圩湿地净化后排入襄河,水质改善明显。

  滁州市对滁河流域开展系统治理,“十三五”期间,市本级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新增配套污水管网分别为19万吨/日、631公里;相关县区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新增配套污水管网分别为6.5万吨/日、103公里;市本级、相关县市分别改造老旧管网200公里、32公里。该市投资13.8亿元完成13个黑臭水体整治,严格项目审批,查处违法案件205件,处罚金额967万元,取缔关闭、整顿规范“散乱污”企业分别为124家、108家,关闭搬迁287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等。

  此外,滁州市还建立健全制度,压实属地政府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出台《滁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滁州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将全市境内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6个市控断面列入生态补偿范围,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现陈浅断面、上游4个主要监控断面水质实时监测、主要支流水质按周监测,对出现超标的及时发布预警,督促属地限期排查、整治。

  去年,滁州市7个国考断面水质均满足考核要求,优良水体比例达85.7%,优于考核目标28.6个百分点。实施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以来,滁河陈浅断面连续三年达到省政府目标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椒县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根据生态环境部反馈水质数据,2019年、2020年滁河陈浅断面年度水质均为Ⅲ类,达到皖苏两省跨省补偿条件,江苏省生态补偿金和安徽省生态补助金已陆续拨付,用于滁州市各地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提质增效,母亲河景色宜人

  地处滁河北岸的南谯区9.6公里滁河风光带是滁州的滁河样板段,种植了许多种类不同的树木,精心铺设了草皮,还布置了健身及儿童游乐等设施。一眼望去,仿佛是一处大型城市公园。在南岸,浦口滁河风光带已经完成提升改造,建成滁河水利展示馆 “浦邑滁水”。正是依托基础较好的滁河风光带,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划出17.75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重点培育郊野公园、生态农业、休闲服务和滁河大保护等功能。

  一泓清水穿城而过,水中风徐芦摆,岸边花红柳绿,红色绿道沿着岸线蜿蜒,一步一景……如今,风景如画的内城河已成为来安县城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让人心烦的“龙须沟”。来安县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截污、河道清淤、建立河道水生态系统、景观打造,让城市河流蜿蜒通透,水清岸绿,美不胜收。

  一座迂回曲折的廊桥将湖面自然分割成九个深浅不一的净水池,错落有致,池中游鱼水藻清晰可见……来安县人工湿地尾水净化工程现场,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污水处理厂。来安县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王传友介绍说,县里就势而筑,依势治水,打造出一个湿地公园。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依次通过吸附过滤、废渣脱水、加药、反冲洗、再生等系统,最后流出的尾水引入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中水草、水生动物、微生物等生态降解手段,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水标准,反哺给城内河道,形成“治水融城、水城共治”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滁州市全面推动滁河流域治理提质增效,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标准全部由一级B提升至一级A,完成清流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出水水质由一级A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并种植水生作物、建设科普教育馆、开展节水试点、发展生态旅游;制定滁河、来河等水体达标方案,涉及101个工程项目,总投资39.5亿元,目前已全部完工;清流河、来河、古襄河、李湾河等环境综合治理及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陆续完成等。

  “跨省生态补偿只是迈出了两省共治滁河的第一步,目前仍存在涉及跨境水体的闸坝调控协调难度大、污染防治资金缺口大等问题,需要携手解决。 ”丁伯清建议,继续按照当前两省合作协议确定的考核断面和水质目标,持续开展跨省生态补偿,统筹推进滁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并探索建立两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施滁河联保共治,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记者 罗宝)

编辑: 孟一凡
推荐阅读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