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2-03-31 06:2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殷骁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明节即将到来,各地也将迎来扫墓、祭祀高峰期。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力度不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3月23日,省民政厅发起并会同沪苏浙民政部门共同发出清明祭扫倡议书,号召群众以家庭追思等非现场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减少组织守灵、公开告别、祭奠等群体性活动。长三角地区殡葬服务机构将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服务,异地工作人员非必要不返乡、不跨区域祭扫,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传播风险。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感恩先辈之意,也能传承并弘扬中华敬老文化和亲近大自然等优良传统。不过,清明节一些群众采取的放鞭炮、烧纸钱等传统祭祀方式,不仅涉嫌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而且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清明期间因扫墓用火引发的山林火灾、环境破坏等事件时有发生。另外,清明节群众集中祭扫可能会导致各墓区短时间内人流、车流高度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因而,健康祭扫、安全祭扫、简约祭扫,应当成为清明节期间的主流祭扫方式和值得倡导与弘扬的文明新风。

  传统节日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故而能历久弥新。祭祀形式虽然改变,但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清明文化内涵不会改变。只要心中常有思念和敬意,无论什么形式都能表达对故人的感念和祭奠。何况“祭而丰不如养之厚”,蜂拥祭扫造成的拥堵、焚烧纸钱造成的火灾、斗富攀比背后的封建迷信落后观念等等,不但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让清明文化变了味,有违清明节真正含义。清明的真正意义,是将对逝者的怀念转为对生者的关怀,而不在于用华丽、壮观的手段刻意自我表现。另外,形式大于内容的告慰,先人无法感受,生者反而备受折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进步,清明祭扫正成为弘扬优良传统、促进文明新风的一种活动。培养与厚植文明祭祀习惯,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文明祭祀理念与方式逐渐内化为大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此,相关部门应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与合理性,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破除陋习、践行文明新风。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也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践行文明祭祀、绿色祭祀,让清明节更“清净”,让文明祭祀成为新风尚,让清明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殷骁)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