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轮明月悄悄爬上枝头,万家灯火被一个个点亮时,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亲人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之夜,思亲成了那些没回家的人们最重的心事。
武警战士赵峰:8年没在家过中秋了
赵峰是武警亳州市支队的一名战士,老家在河南商丘。尽管商丘离亳州不远,但是当兵8年来,他只回过四次家,而且每次都不是过节的时候。这已经是他在部队里过的第八个中秋节了。
晚饭的时候,食堂加了几个菜。窗外,焰火在不停的闪烁,屋里,赵峰和他操着不同口音的战友们端起碗互敬“可乐”,在祝贺中秋快乐的同时,心里难免泛起一丝思乡的苦涩。
因为是节日,今天战士们可以自由活动,捣台球,上网,打篮球都可以。赵峰首先选择的是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里妈妈告诉他,全家就差他一个就聚齐了。
赵峰说,每次父母只要听到他要回去的消息,就会兴奋的不得了,老早把房间收拾好,把床单被子洗好,像迎接客人一样。“可惜,大多数时间我那个房间都是空着的。”赵峰说,“我刚离开家门的时候,家里的重活还都爸干,上次我回去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干不动了。别人的儿子都能做到陪在父母身边,我自己却做不到,很惭愧。”
三轮车夫孔令杰:为省路费过节不回家
家住谯城区沙土镇王桥村的孔令杰今年31岁,跟老婆离婚以后就一个人生活,儿子在市区一所中学上学,家里现在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为了省点回家的路费,他就干脆不回家了。
孔令杰和别人以每月50块钱在白果树街合租了一间民房,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然后上街拉人,一天能挣个二十多块钱。中秋节那天中午,孔令杰破例花两块五毛钱吃了一碗饺子,为了能吃饱,他还就了两个馒头。孔令杰说,回家一趟不容易,耽误一天活还不算,光来回的车费就得十好几块,所以干脆就不回家了。
对于孔令杰来说,他现在最牵挂的是儿子,过节的前一天,他骑着车子到学校去看儿子,可惜当时学校放假了,小孩都走了,也没见上儿子。“我咋样都无所谓,心里最想的俺孩子过节的时候能吃点好的,别连块月饼都吃不上。”一直都笑呵呵的孔令杰突然哽咽了。
农民工王自山:外面再好没有家好
中秋节那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在杭州工作的王自山,他当天首先和一群亳州老乡一起大吃一顿,然后大家一起到西湖公园去玩了一个下午。开心是很开心,可是想到父母孩子在家里冷冷清清,王自山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
今年30岁的王自山家住谯城区十九里镇,出门打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外漂泊的这十几年里,王自山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终于在杭州稳定了下来,他现在帮助别人打理服装生意,工作轻松,收入也不错。
与亳州的众多在外打工的人一样,王自山和爱人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平时还没什么,一到过节的时候回不来,孩子就会在电话里哭着喊想妈妈爸爸,“一到这个时候,我甚至就有一种辞职回家的冲动,可是冷静下来,还是得这样过下去。”王自山说。
中秋节前几天,王自山给家里写了封信,他说平时都是电话联系,很多想对父母和孩子说的话,到了嘴边又说不出来。王自山说,写信的那天,月亮还不是很圆,现在月亮圆了,他的信也该到家了。 (见习记者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