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0-09-28 05:40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何雪峰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这里留下千古绝句。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在此运筹帷幄,为解放全中国吹响前进号角。在脱贫攻坚如火如荼的今天,这片土地上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书写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片片桃林掩映的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探寻绿色经济如何托起乡亲们的小康梦。

  串起乡村旅游风景线

  ——家家是“景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改善人居环境,带动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绿树红花、白墙黛瓦,丝瓜藤遒劲地爬满院落……在沈圩村,一个个“美丽庭院”令人流连忘返。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往前走,只见家家门前都有小花园、小果园和小菜园,园子里郁郁葱葱,一步一景、生机盎然。

  沈圩村北临濉河,南至唐河,山清水秀,桃林成片,村内有古宿州八景之一的符离晓渡,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明代修建的九孔桥等,旅游资源丰富。过去,这个村守着金饭碗要饭,脱贫任务艰巨,如今,这个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还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来俺家看看吧! ”正在门前小果园里疏枝的脱贫户翟雪发出了邀请。她家的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一侧开出一个小菜园,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另一侧用废弃轮胎、旧电饭煲、旧瓶子装饰墙面,一只只旧茶杯种上观赏植物,变成了一个个别致的小花盆,显得温馨而有情趣。

  “刚成为贫困户时,整个人萎靡不振,哪有心情摆弄这些。 ”翟雪回忆说。前些年,因丈夫病逝,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生活很是艰难。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用土地和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里的苗木企业,每年拿到分红7000多元;她还参与了村里的公益岗,当了一名护林员,每月工资600元。 “仅用了一年时间,俺家就脱贫了。现在有钱有时间了,就种种花、养养草,为乡村旅游做点贡献。 ”翟雪笑着说。

  在沈圩村,像翟雪这样脱贫之后美化家园的村民还有许多。一个个“美丽庭院”成为村里亮丽风景线。近年来,沈圩村瞄准文化旅游资源,修缮了东林草堂、淮海战役陈毅元帅纪念馆,改造了沈圩百年古井、清代民居沈家古宅、农耕文化馆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迎来周边游客约20万人次。近年来,沈圩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俺们有真切感受。 ”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实施扶贫产业“精准帮”

  ——户户兴产业,种植苗木花卉,打造蔬菜基地,做大乡村旅游

  流经沈圩村的萧濉河岸边,是一处桃树种植集聚区,有“十里桃林”之美称,全村许多人家都在此种有桃树,脱贫户崔志学家的桃园就在河岸中段。树上的桃子早已全部采摘,林下饲养的土鸡和大白鹅欢快地嬉戏觅食。

  老崔说,孩子上学,妻子多病,曾让他欠下4万多元外债,虽然守着200多棵桃树,但传统种植并不能改变经济状况。近年来,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老崔和家人搞起林下养殖,两年时间就脱了贫,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 “近年来,村里年年举办‘桃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俺家的土鸡和大白鹅卖得可火了。 ”老崔笑着说。

  “不是吹牛,俺手上这一串就要卖到100元左右,在网上卖得特别好。 ”在桃林对面的葡萄大棚里,种植户孙勇手举一串“阳光玫瑰”,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大棚里,务工贫困户有3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80元以上。 “俺去年刚种这个品种,今年头一年挂果,没想到品质这么好。 ”孙勇说,好收成得益于经常去扶贫工作室听讲座。

  在沈圩村扶贫工作室,农技员夏中华正在讲授田间管理的要领,10多位贫困户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会就一些问题进行热烈探讨。 “扶贫工作室会根据群众需求,每周开展一到两次实用技能讲座,我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听,确实很有收获,激发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贫困村民侯文霞说,最近,她打算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展苗木种植。

  “咱村产业发展这么好,可得要夸一夸咱们的‘美女队长’。 ”侯文霞点赞的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萍萍。 2017年,李萍萍驻村后,认真分析全村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采取“一人一措施,一户一档案”,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对弱劳力的贫困户,设立公益岗位(护林员、护河员、护路员、光伏巡管员、保洁员等)17个,月工资600元,让群众务工、务农两不误,实现稳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重点实施产业帮带模式。近年来,村里发展苗木花卉种植9000多亩,年产值900多万元;打造城郊蔬菜生产基地,培育大棚种植户120余户,建成大棚700多亩,年产量300多万公斤,年产值1000多万元。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00余户实现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此外,利用“十里桃林”,做大乡村旅游产业,引导周边困难群众通过桃林管理、生态种养、环境保洁和旅游商品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

  引导脱贫主体自觉干

  ——人人当“明星”,用身边典型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斗志信心

  “自强之星”“希望之星”“书法之星”“文明之星”……在沈圩村村部,一面脱贫“明星墙”引人驻足,展现着全村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

  “天雨不润无根苗。只有脱贫主体自己愿意干、主动干、自觉干,才能真正去‘病根’刨‘懒根’拔‘穷根’。 ”李萍萍说,沈圩村积极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通过引导群众争当脱贫奋进“明星”,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斗志和信心。

  贫困户薛剑身患尿毒症,掏空了家底,但他自强不息,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重拾生活信心,发展宠物狗养殖,仅此一项年增收近两万元,被评为“自强之星”。贫困户杨正军,因女儿精神残疾导致家庭贫困,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一边自主创业,一边研习书法,现为安徽省中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各类书展及春节送对联活动,被评为“书法之星”。贫困户孙淑彩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家风淳朴,家庭卫生保持良好,被评为“文明之星”。盲童丁欣雨患有先天性失明,生活极为不便,形成了自卑心理和内向性格。驻村工作队经多方协调,送她到特教中心就学,接受专业的特殊教育。现在,小欣雨渐渐开朗活泼起来,学习了唱歌跳舞等多种才艺,被评为“希望之星”。贫困户翟守英的儿媳孙玉侠,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多病的婆婆,受到乡亲们交口称赞,被评为“孝善之星”。

  为了营造人人争当“明星”的氛围,沈圩村建立积分奖励机制,给予表现优秀的村民和贫困群众积分奖励,凭积分可以到村里的博爱超市兑现生活用品,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美化村庄的内生动力。

  “做表率、传帮带、提精神、增信心,各类‘明星’越来越多,他们是沈圩村最大的‘财富’,也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层力量。 ”李萍萍说,在“明星”的示范带动下,沈圩村民风向上、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干群和谐,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编辑: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