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10-26 06:58
  • 来源: 合肥晚报
  • 作者:

  以科技创新,凝聚起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区域形象与人文精神的关注与认可,甚至追捧!

  这,就是如今安徽的张力。

  这里,正打造人工智能策源地,更是一片创新的沃土。在由一连串创新者足迹连接成的前行轨迹上,那些标注下时间刻度的节点,让人铭记。其中,就有计算机世界的独特数字——1024。

  它是2的十次方,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是1KB的字节数,也因此组成了计算机程序中最基础的“基因序列”。理性而不失浪漫的程序员群体,将每年的10月24日设为“程序员节”。

  10月23日开始,在安徽最大的体育场馆——合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上演了一场为期4天、名为“1024开发者节”的科技“盛宴”。原本,这是知名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于2017年自创的一大节日。如今,早已“破格出圈”,每次举办,总会成为整个安徽的焦点,乃至全球开发者的“狂欢派对”。

  从今年6月开始,来自全球的2万多支专业开发者团队面对“X光安检图像识别2021挑战赛”“蛋白质结构预测挑战赛”“低资源多语种文本翻译挑战赛”等105道赛题展开角逐。今夜,在“1024开发者节”的舞台上,将诞生最终的冠军团队。

  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庞大的开发者群体在关心什么?智能产品还将应用至哪些领域?聚焦安徽这场盛大的科技节日,或许我们也将得知一二。

  走在这片通江达海,连南接北的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创新景象纷至沓来。蓦然回首,一代代安徽人已在创新路上努力了很久很久。不胜枚举的“高光时刻”冲破理性务实的徽州血脉,这位低调的“破局者”如今斗志昂扬,坚定地成为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

  【开局】

  百废待兴时锚定创新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如果将创新发展视作一盘棋局,安徽的开局绝非旗开得胜,甚至称不上“良好”。就在7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这位“破局者”的科技事业几乎空白。农业大省、黄山美景,是普通人对彼时的安徽为数不多的两大深刻印象。

  如今的安徽省会合肥,当年是一个仅有5平方公里、5万人的小县城。那时,常有人不客气地说,合肥就是“5平方公里、5条马路、5盏路灯”。

  百废待兴。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仿佛苍茫大海上一座灯塔,让彼时的安徽省委、省政府锚定了方向。

  上世纪50年代末,安徽开始陆续建立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校,安徽农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医学院等院校皆翻开新的一页。随之而来的,是半导体、自动化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一些有针对性的科研机构也相继建立。

  航拍安徽大学新区

  【入局】

  拥抱中国科大躬身入局

  “人生的奇妙在于,往往当你回首往事时,才能发现命运的波诡云谲。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安徽真正踏入创新之局,需要将目光拉回上世纪70年代。

  1969年,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需迁出北京,但河南、江西等省皆因经济、粮食等原因拒绝了中科大。正当中科大一筹莫展时,安徽站了出来,明确表示愿意接收中科大。1970年,中科大辗转迁至合肥。

  彼时经济条件也不算好的安徽,给予了中科大最好的:天气寒冷,就让中科大成为了安徽省第一个全校供暖的高校!电力不足,就保障中科大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困难时期的“患难与共”,开启了这段深厚无比的城校情缘,“倾城之恋”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安徽的倾情付出,源于举全省之力走创新之路的坚定雄心,而这所学校的到来就像一粒“良种”,让人看见了安徽的决心与信心。1978年,中科院在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大所的基础上,组建了中科院合肥分院;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原国家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和41所分别迁建合肥、蚌埠……科教资源加速向皖集聚。

  弯道超车,就此开始。

  1982年,合肥与北京、西安、成都并列成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1983年4月,作为第一个由国家全额投资兴建并支持运行的国家实验室——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其拥有的同步辐射装置称为“合肥光源”……

  在这一时期,安徽已开始凭借创新迸发出闪光点: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等诸多创新史上的“第一”,都打上了安徽的标签。

  1996年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工作的地位,把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层面进行部署。1999年11月,安徽省技术创新大会召开,确定加快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增强安徽跨世纪综合竞争力。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的1999年12月,科大讯飞公司在合肥成立。

  在进入新世纪的前夜,低调的安徽,面向偌大的科技创新棋盘,高调入局。

  风景独好的合肥科学岛

  【布局】

  科学中心获批 全域联动布局

  进入新世纪,安徽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科技创新事业再次迎来蓬勃发展。2004年,合肥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2008年,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合肥又被列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大的迁入,加速推动了安徽的“入局”。那么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则让安徽创新强省的高层次布局按下了“快进键”。

  2017年1月,合肥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这一“科创航母”的到来,意味着合肥“全域联动”。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新兴产业,都成了“科学中心”的一份子,同时,也随着“科学中心”的建设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随后,合肥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重大战略平台加快组建、创新创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在合肥举全市之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推动下,安徽的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度、广度与高度都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学中心”的布局,俨然让合肥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让安徽有底气迈向科技大省。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科技成果发展上,“安徽之声”开始频频作响。

  “过100秒了!”2021年5月28日凌晨3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控室大厅开始响起阵阵呼喊。彼时,该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望着大屏,也有些“坐不住”地等待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做最后的数据确认。约一分钟后,龚先祖兴奋地大吼一声,拍案而起!身旁的宋云涛轻拍了他两下,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安徽,再一次破了世界纪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在当天进行的EAST放电实验中,有着“人造小太阳”之称的EAST实验装置,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最好“成绩”,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激动人心的创新时刻不胜枚举。“小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不断创造核聚变实验新的历史;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科学岛”研发的缓冲拉杆屡次助力中国“飞天梦”;“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能源、医疗、量子、深空探测,安徽成果屡屡引来世界聚焦!

  【破局】

  以创新为策、合肥为“矛”,安徽“破局”

  破局,意指打破固有局面。

  长期以来,安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1979年,人均GDP位次全国第27名,仅高出西部的四个省区。经过30年的努力到2011年,为25位,仅提高2个位次;但到了2020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安徽的位次提高到第13位,提高了12个位次,可以说形成了“安徽现象”。

  “破局”的背后“推手”,正是“创新驱动”。

  以“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芯屏汽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3个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落户安徽……因为创新,安徽的经济与产业一同发展“争先进位”。

  在“破局”之路上,一家家科创皖企站上行业顶峰。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国盾量子等一批战新产业龙头企业在江淮大地星罗棋布,成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各创新行业的领军者。在今年10月发布的2021合肥全国行业领军企业排行榜中,成立22年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名列榜首,在智能语音产业全国同行业综合评价中,该公司也位列全国第一。

  图为科大讯飞总部

  1999年,年仅26岁的中科大二年级博士生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了这家公司。22年来,讯飞围绕“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目标,对源头技术发起不懈攻坚,树立起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多个里程碑。如今,在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领域,企业保持着国际前沿水平。

  更重要的是,作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安徽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高速发展,吸引着全球的人工智能优质资源加速向安徽靠拢,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率先实现“破局”。

  教育、司法、医疗、汽车、城市管理……坚持“四个面向”,秉持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愿景。如今,以科大讯飞为发展核心的安徽人工智能产业让AI像水和电一般,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为各领域赋能,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创新皖军,风头正劲。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此后,该板块刮起阵阵“皖风”。据《2021年理想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安徽合肥科创板上市企业已有12家,排名全国第5,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与杭州。

  如果说创新是安徽“破局”之策,那么合肥,就是安徽的“破局之矛”。

  合肥滨湖新区

  “上合北深”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科研城市20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10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全国第4……其实,当不甚了解安徽这几十年布局的人,屡屡在这些高级别的全国、全球名列之中看到安徽合肥出现时,所有的惊讶之情或许都可以理解。

  科技创新之路一向被称为“一场沉默的长跑”,安徽裹挟着许多人对这里的历史固有印象埋头奔跑了很久,不急于“澄清”,不困于眼光,不放缓脚步。但无论是何种过程,结果从不沉默

  2020年12月,南昌日报发表文章《学习合肥之“肥” 加速昌南之“昌”》,文中提到,“合肥经验启示我们: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不怕起步晚、起点低,也不怕基础差、底子薄,只要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就一定能够蹚出一条换道超车、换车超车的崛起之路。”

  2021年6月,河北省委的政策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长文《合肥崛起对石家庄及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文中提到,“持续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比学赶超、锚定科技创新之路,成就了合肥今日发展气象。”

  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在合肥成立时,美国DIII-D聚变装置负责人、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副总裁Tony Taylor说,“这里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将成为未来中国以及世界聚变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期待着在激动人心的未来,通过合肥的这个项目以及全世界其他同类型项目,聚变能可以从研发阶段转变成造福全人类的终极能源。”

  无论是在从政者、科学家或是企业家眼中,又或是在细致入微的理论分析,展望未来的合作探讨,或是略带娱乐感的文化节目中,安徽以创新为策,以合肥为矛的“破局”之势都已不言而喻。

  安徽创新馆

  科技江淮扬帆起,创新路上领风骚。如今,我们确实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认知来看待今天的安徽。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曾说,“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在创新这条路上,安徽将会继续以“破局者”的姿态,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1024,人工智能创造的神奇正在进入爆发期!在安徽合肥、在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上,开发者们将继续书写关于梦想的画卷。积蓄20多年力量的安徽,正在向着人工智能策源地迈进!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从松石云海间出发 池黄高铁驶来!


发布于2024-04-26 09:35:13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