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这次省政协围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开展月度专题协商,契合国家“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战略要求,符合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体现了省政协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责任担当。会前,省政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良智主席、郑宏副主席亲自带队调研,各位委员也深入高校院所和企业,剖析问题,谋划良策,这种严深细实的作风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刚才,各位委员的发言围绕完善产教融合制度、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提升专业与产业契合度、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下面,结合省发展改革委工作职责,做个简短回应。

        第一,完善保障机制,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力”。重点是强化3个协同。一是强化政策协同。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全面梳理现有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举措的基础上,针对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创新举措,进一步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二是强化部门协同。主动加强与教育、人社、财政等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协调机制,明确任务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上下协同。密切跟踪国家最新政策动态,做到政策早知晓、早谋划、早争取;指导各市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

        第二,发挥头雁效应,培育产教融合“模范生”。重点是推动3类试点示范建设。一是持续推动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合肥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紧抓1个集团、2个产教联合体、3个教师培养培训平台、4个实习实训基地,围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产业,继续打造“城市出卷、院校答卷、产业阅卷”产教城互融共生的合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市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以试点城市为示范,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从央企、地方国企、实力突出的民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遴选打造相关行业领域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加快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三是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各类资金鼓励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育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

        第三,聚焦产业需求,打造产教融合“平台群”。重点是打造3个平台。一是聚焦产业需求,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二是聚焦前沿技术,打造新型研发平台。依托中国科大、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等五大研究院;依托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加快建设集成电路先进材料、医工融合医疗装备创新平台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三是聚焦融合发展,打造高端人才培养平台。更大力度推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将学历教育、高端培训、产业实践有机融合,培养科技产业组织复合型人才。支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院等6所新型研发机构与专业对口高校合作共建科教融合学院,培养细分产业领域技术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特别是良智主席和清华副省长讲话要求,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省政协各位委员、各界代表一直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钱桂仑】

        尊敬的唐良智主席、任清华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产教融合是教育服务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必然要求。今天,省政协召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月度专题协商会,良智主席、清华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会前,省政协还做了深入的调研,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对产教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刚刚,认真聆听了郑宏副主席的主题发言、中安在线的调查报告,以及各位委员的交流发言,委员们对当前产教融合存在问题的分析非常深刻全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听后深受启发,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稍后,良智主席、清华副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也都将在工作中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刚刚,各位委员就“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服务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大体可概括为“产教融合政策保障难以落实、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相脱节、校企合作难以走深走实、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等四个方面,下面,我从教育的角度,作个简短回应。

        第一,针对产教融合政策保障难以落实的问题,将做优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地。2022年,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安徽高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和《安徽职业教育服务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前,我们还正在研制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若干举措,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以具体举措来促进产教融合落实落地。教育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政策设计已逐步优化,目标和举措也已清晰。下一步,重点是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政策举措落地。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任务分解、清单管理、定期调度、督查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

        第二,针对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将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改造升级,加快形成与产业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布局。202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文件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 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建立了本科和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定期发布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发布及跟踪反馈制度,形成了定期公布紧缺学科专业名单和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名单机制。2023年,全省高校增设本专科专业点314个(本科94个,高职220个),其中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专业点196个(本科37个,高职159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本专科专业点204个(本科46个,高职158个)。全省高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专业比例达到58.12%。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皖政〔2022〕66号文件精神,指导各高校和职业学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做好就业工作监测,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引导学校优先设置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和重大民生急需的学科专业,加快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优势学科专业。

        第三,针对校企合作难以走深走实的问题,将对接企业真需求,提升学校硬实力,深化“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改革。前期,我们在研究生联合培育、产业学院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订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效。如支持中国科大、安徽大学等19所高校联合长鑫存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100家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5个,涵盖多个新兴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一方面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为契机,推进高校和职业学校深化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力争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师资互聘等方面与企业形成实质性的合作,切实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职业学校质量品牌建设,以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为契机,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实力,提高学校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四,针对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的问题,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方针,持续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做到“一校一策,一校一尺,一校一色”。一是健全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细化、优化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换等指标在高校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分值占比,突出创新价值导向。二是健全教师考核和职称晋升体系。启动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修订,指导高校建立健全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等制度,调动教师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和服务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鼓励我省中高职院校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构建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省政协各位委员、各界代表一直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还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省政协委员哈达嫣的提问

      我是来自安徽民航机场集团的政协委员哈达嫣,“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核心要素在于科技人才”。请问省经信厅,作为工业主管部门,在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作用,促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方面都有哪些特色做法?

  •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潘峰的回复

      这位委员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工业经济的关心关注。我厅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双进双赢”助力产教融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每年组织专家教授进企业进园区,企业进高校进科研院所。选择在重点高校、重点园区、特色产业集群镇举办专项、专题对接会。“十三五”以来,共开展11场次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实质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288项。2020年,创新组织合肥杜威智能等6家企业与合肥学院建立协同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利用高校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2021以来实施完成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214个,补助资金9400万元,实际发生合同金额高达2.61亿元。 二是挂帅攻关带动产教融合。从2020年开始,在省内首次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按照“谁能干就让谁上”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整合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聚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2020-2022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10大领域,在全省征集遴选发布371项揭榜任务,最终有268项任务成功选定353家揭榜企业,其中145项任务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目前,已有54项攻关任务成功结题,其中14项任务打破国外垄断。 三是部省合作共推产教融合。 2022 年9月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我省与工信部签订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并举行工信部部属高校与安徽省产教融合交流会,我省167 家企业单位与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初步达成一批意向性产教融合合作项目。截至目前,意向性合作项目已正式签订合同的183个,其中,109个已实施完成,74个正在实施,有效赋能工信部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安徽“制造强省”建设。 四是搭平台用平台常态化推进产教融合。2022年,我厅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旨在依托我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启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直接互联互通渠道。2022年2月,羚羊平台“科产”板块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羚羊平台“科产”板块已入驻高校、科研院所148家,汇聚专家及个人服务商1.88万人,汇总发布科技成果7.1万条、技术需求1.2万条,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20余项。 谢谢!

  • 网友“拓扑”的提问

      我在企业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每年会到技工院校组织招聘,平时也比较关注技工教育相关政策,特别是技工大省和技工强省政策实施以来,能够切实感受到我省技工院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也明显提升。请问人社部门,当前我省在推动技工院校服务产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的回复

      这位网友你好,感谢你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接续实施技工大省建设、技工强省建设,推动我省现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现有技工院校88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4.2万人,办学规模居全国第6位。刚才黄珍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办学模式便是我省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的改革创新成果之一。当前,在推动技工院校服务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形成育用有机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我省产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推动全省技工院校实施“三转四像”办学模式改革,推广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工院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全方位对接。二是启动技工院校“双高”建设计划,打造高能量级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推进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工学一体高水平专业建设,首批计划拿出2000万经费支持认定3所高水平技师学院、4所优质技工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和8个高水平专业项目建设单位。三是加强技工院校师资专业配置,提升技工院校内涵建设。实施技工院校师资能力提升计划,大规模开展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推动专业教师增强实操能力。实施长三角技工院校协同发展计划,依托优势专业,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办学试点,打造一批适应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集群。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人社部门工作的关注支持。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网上留言,我们会安排专人解答。

中安在线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anhu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