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滁州 > 政务 > 书记报道集

惠民利民 擦亮幸福底色

时间:2021-09-07 08:17:16
  今年7月8日下午,市委书记许继伟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谈到要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持续深化社会治理。”

  民生工程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群众口碑。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人民幸福不幸福、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执政施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就业创业,强化社会保障,助优文教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十三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狠抓过程管控,民生工程快速推进。“十三五”以来,我市不断加大民生方面支出,累计投入资金531.74亿元,滚动实施65项民生工程,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以解决。

  图为西涧湖环湖路。全媒体记者 卢志永 摄

  着力民生改善

  一个个暖心舒心民心工程汇聚成幸福增量

  民生工程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和百姓幸福紧密相连。饮食安不安全?道路好不好走?看病方不方便?绿化美不美观?从群众需求出发,是办好民生实事的关键。民生工程,不仅要有速度、力度,更应有温度。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商共建,才能将一个个民生工程打造成暖心舒心民心工程,汇聚成百姓的幸福增量。

  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早”字。按照民生工程“早谋划、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群众早受益”的总体工作思路,早安排项目资金,做好资金测算,打足预算,保障各项目实施资金需要,确保配套资金不留缺口;早落实目标任务,市直相关部门加强与省直主管部门对接,及时明确实施内容和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程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早启动项目实施,对已明确的项目,特别对工程类项目做到早选点、早招标、早开工,并提前开展低保等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审核审批,确保将符合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健全推进机制,突出“全”字。立足长远,实现由“完成任务”向“中长期规划”转变,编制“项目库”,通过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创新筹资方式,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资本融合,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压实民生工程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出台《滁州市加强民生工程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效益的通知》等文件,保证全市民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有据可依。

  强化督查调度,突出“严”字。创新调度方式,由市领导牵头,建立滁州市民生工程微信调度群,及时督导调度各项民生工程推进。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落实约谈机制,对连续2个月民生工程进度通报靠后的县(市、区)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制度,每年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开展民生工程视察活动,有效保障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打造阳光民生,突出“明”字。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面实行民生工程项目网上公示制度。进一步明确公示责任主体,做到统一模式对外公示、统一时间对外更新“两统一”,并公示到具体受益对象、补助金额和乡(镇)所在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百姓的民心工程和放心工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十三五”期间,滁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写好民生答卷。

  展开民生答卷

  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民为邦本,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一直以来,我市都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更富有贴近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措施抓好各项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少搞些盆景,多搞些实事”,真正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累计投入资金12.4亿元,落实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到户项目24.33万个,项目覆盖率达90.7%。党建引领扶贫,2018年以来,累计选派369名优秀干部,全覆盖向派驻123个贫困村选派;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实现所有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全覆盖。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先后投入8.5亿元,建设资产收益扶贫项目614个,累计实现收益2.16亿元。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改造危房4.05万户,拨付各级补助资金5.21亿元。农村道路建设,累计投入81.9亿元,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391公里、扩面延伸工程4232.8公里、养护提升工程63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投资7.59亿元,建设、改造集中供水工程114处,改善分散式供水工程2.44万处,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基本实现。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351”累计住院兜底保障10.1万人次、补偿16.8亿元;“180”补偿91.17万人次、补偿4.19亿元。全市贫困人口住院综合报销比例达86.4%,门诊综合报销比例达95%。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累计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5.04万人次,发放药费补助资金4958.2万元,为3787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937人次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和辅助器具。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2万件。

  蹄疾步稳,推进乡村振兴。“十三五”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资86.5亿元,聚焦农村水、电、路、网、垃圾、污水、卫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农贸市场、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共建成和在建省级中心村321个、建成和在建市级中心村23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确保农村改厕“建起来、用得好、长受益”。累计投入资金6781.8万元,完成改厕11.02万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探索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区块链追溯应用,累计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1012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薄壳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明光鱼、来安米、南谯茶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等。

  示范引领,带动就业创业。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和求职者线上线下互动招聘和求职,鼓励和动员企业积极开发岗位,吸纳毕业生见习。累计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77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46万人,完成就业见习5213人。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建好建强“两中心一站点”,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主线骨干网点和配套服务支撑体系。累计建设完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1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3个、示范镇21个,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企业31家。技能培训提升,积极创新培育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新录用员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累计组织企业新录用人员培训5.8万人,开展退役军人培训5107人,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1.8万人。

  兜牢底线,强化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普惠制度,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89亿元,惠及12余万名老年人;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实现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覆盖,投入经费约1.8亿元,建成8个县级养老指导中心、1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6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智慧健康建设,全市实现8个县(市、区)基层“智医助理”全覆盖。困难人员救助,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对象、孤儿、生活无着人员、困难残疾人等救助补贴扩面提标,累计发放补贴38.3亿元,保障902.8万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3万人,累计支付56.31亿元;稳步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累计补偿29.62万人次,补偿资金6.35亿元,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6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程质量逐年显著提升,缴费档次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11月人均缴费水平为433.3元,较2016年缴费水平增幅达217.69%。妇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职业病防治,不断提升婚检服务质量,累计开展婚前医学检查29.63万人次,婚检率94.14%,疾病检出率10.11%;建立市、县、乡三级职业病防治工作网络,累计开展职业健康体检5.5万人次。

  百花齐放,助优文教发展。学前教育促进,进一步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普惠水平,盘活利用闲置校舍、公共场所等闲置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累计投入5.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8所,新增学位1.86万个,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累计投入20.31亿元,落实义务教育减免政策,惠及城乡学生181.48万人次,每年约为40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投入6401.77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投入约3.3亿元,完成753个校舍维修改造任务,面积约108.8万平方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确保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学前资助1.32万人,发放资助资金1216.94万元;普高资助6.02万人,发放资助资金1.2亿元;中职资助10.77万人,发放资助资金2.15亿元。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全市130个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十三五”以来,滁州市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36万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演出5890场,农家书屋累计更新书目32.56册,放映公益电影3.89万场。

  筑牢基石,完善公共服务。水利薄弱环节治理,累计投资约100亿元,完成主要支流治理和14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新建城市排涝泵站7座,实施完成4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8个防汛预警体系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先后采取“房票”、搭建“房产超市”等形式实施货币化安置,创新安置房建设模式,采取“限房价、竞地价”的方式,在建设上把好规划设计关、队伍选择关、制度约束关、质量验收关,做到不合格工程不验收、不备案工程不交房、回迁对象不满意不入住。投资约555亿元,累计改造棚户区8.8万户,惠及居民26万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体风格保持统一,把违法建设拆除作为改造前必须条件,选择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参与,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口,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房屋屋顶、环境绿化、公建配套、技防设施和消防设施等六大项内容进行改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约9.83亿元,改造156个小区,涉及3.68万住户。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留在百姓的口碑中、心坎里。一张张提神振气、温暖人心的“成绩单”,是我市民生事业踏出的坚实足迹,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时代答卷。(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

来源: 滁州日报   编辑:李娜
相关新闻
 
新闻看点
名镇名企
县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