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经济·产业 > 经济产业新闻 > 创新

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太赫兹测试技术从无到有

时间:2019-04-29 09:1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就有这样一支团队,以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潜心钻研、努力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中国太赫兹测试仪器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作为集团公司的首席专家,姜万顺无疑是这个团队的“最强大脑”,凭借精益求精的执着理念和洞悉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眼光,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推进我国电子测试技术迈向世界领先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隐约的华发、睿智的眼神、敏捷的思维、谦和的举止,语气和缓有力却又娓娓道来……眼前的姜万顺,衣着简单,精神矍铄,看似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然而,翻开他的简历,却是一片“金光闪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信部先进工作者、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先进个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并屡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等等,每一份荣誉都“含金量”十足。

  1994年,姜万顺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走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研究所,从事微波毫米波整部件以及测试仪器研制工作。他从普通工程师做起,一做就是20年。这些年来,姜万顺坚守国防科技工作一线,在微波毫米波多功能组件研究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主持研制的低相位噪声YIG振荡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批量应用于国产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中;主持参与“频谱分析仪毫米波扩频技术”的研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低次谐波混频方案,一次性就将灵敏度提高了20dB;他提出一种将本振放大与谐波混频电路一体集成的方案,提升了谐波混频器功率的适用范围,大大改善了混频器对本振端口失配的适应性和本振功率使用范围;他带领团队经过十多年攻关,完成专宽带微波接收机组件研制任务并成功应用……2005年起,姜万顺又规划了微波毫米波整部科研生产线,包括薄膜电路设计、制造、微组装以及整部件调测等,为中国微波毫米波仪器核心技术突破和整部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打通实现了我国在这项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的关键一环。

  “很多技术握在西方人手里,卖与不卖,卖什么价钱全凭他们说了算。突破瓶颈,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2015年起,在姜万顺的倡议下,41所成立了太赫兹测试技术硏发团队,姜万顺是团队负责人,成为该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太赫兹波又称远红外波,曾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由于频率高、脉冲短、穿透性强,且能量很小,对物质与人体的破坏较小,所以与X射线相比,太赫兹成像技术和波谱技术更具优势,在空间探测、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宽带通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长期以来,这项技术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姜万顺的目标就是打破这项桎梏。

  任何技术的出现,从无到有最为困难。凭借着“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姜万顺带领团队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只字片语中找寻灵感,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从无到有已不易,更进一步难上难。姜万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努力创新,提出了多种高功率输出和高灵敏接收的新方法,仅发明专利就申请了30余项,填补了我国基于电子学的太赫兹测试仪器空白,产品关键技术指标都优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近5年来,姜万顺关于太赫兹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内近百家太赫兹技术研究团队,解决了这些团队科研中的大量测试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太赫兹技术的发展。2018年,“毫米波与赫兹(50GHz~500GHz)测量系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感恩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才让我这样一个出生在穷乡僻壤、祖祖辈辈目不识丁的贫困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并在国防科研工作战线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采访中,姜万顺多次强调,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殊荣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他说,只有胸怀匠心,心无旁骛地走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才能够实现自己作为一名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科研领域劳动者的使命。

来源:蚌埠日报  作者:陈春怡  编辑:马菲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