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池州 > 活力池州 > 财经

产业向“新” 发展提“质”

时间: 2024-05-16 09:28

  新兴产业欣欣向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优势再塑,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今年以来,我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以“智”赋“质”破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原初重”向“高新绿”转变,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新兴产业聚“势”

  2024年,对于安徽华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来说,意义特别。随着该公司落户池州经开区的年产6亿套高可靠性存储器项目投产,华迅科技在池州的发展正式起航。

  这家从事存储芯片及产品设计的企业,集合了存储行业的一流团队,去年年底一开业就与惠科存储等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我们今年订单已经全部排满,预计可实现产值2亿多元。”刘武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池州省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打造省级存储芯片实验室,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当前,我市半导体产业正加速布局车规级功率器件、存储模块等新赛道,华迅科技的投产为进一步完善全市半导体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市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大力发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抢抓宝镁轻合金项目投产契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应用基地、创新基地和人才基地。

  眼下,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主厂区正在进行工程扫尾工作,深加工区已试生产,日产原镁85吨、镁合金140吨、镁合金板1100片。矿产品输送廊道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镁基新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抗震力强等特点,在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们正不断研发新产品、开拓应用场景,积极培育镁行业人才,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价值。”该公司研发总监李晓峰表示。

  宝镁轻合金项目的“龙头”效应持续释放。一季度,青阳县新引进镁铝合金产业链项目10个、总投资107.4亿元,镁铝轻合金产业链、生态圈正加快构建。

  截至3月末,全市高技术产业在库投资项目11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8%,加快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一季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1%,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1%,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增长79.8%。

  传统产业攀“高”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借助科技创新、数据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老树发新芽”。

  位于大渡口经开区的安徽瑞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一次性卫生用品高端生产线研发、制造与销售。连日来,公司格外忙碌,由其自主研发的“全伺服控制一次性内裤生产线”,解决了现有设备不能全程连续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深受市场欢迎,订单排到8月份,遍布全国各地。

  “目前,市场上一次性内裤制作仍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效率低且不卫生。我们瞄准市场,利用近两年时间,反复试验改版,成功开发了一款全自动一次性内裤生产线,也是国内首创的成套智能化设备,可替代40多个人工。”该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李学杰介绍说。

  日前,瑞程机械的“全伺服控制一次性内裤生产线”成功入选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我们将紧跟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该公司总经理傅文生表示。

  数字化、智能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走进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焊接车间里机械臂灵活移动、左右作业,短短几分钟就能轻松将两个部件变成一体;涂覆车间内难见一人,一个个圆柱形蜂窝陶瓷载体自动经过一道道工序,“变身”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

  相对于雄厚的研发实力,几年前,艾可蓝生产环节还以人工操作为主,制约着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公司分车间、分工艺推进机器换人、数字化改造,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艾可蓝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的产品一次合格率从过去的90%提升至现在的99.9%,单位能耗下降15%。”该公司副总裁孙志远表示,公司“国六”排放标准尾气后处理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部分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跻身行业前三。

  我市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围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6类工业互联网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迈向“智造”。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连续2个月居全省第1位。

  优势产业逐“新”

  我市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旅游资源大市。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休闲康养度假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今年以来,全市旅游市场新产品、新业态竞相涌现。

  ——贵池区傩仙镇融合池州“傩文化”与古徽派建筑风格于一身,打造集文化展示、主题旅游、民俗表演、活动市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元素街区。

  ——东至县星空之城景区依托大青山国家气象站,以天文气象研学、尧渡舜耕为主题,打造集天文科普、文化交流、亲子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研学基地。

  ——主城区“太白吉市”活动,立足唐宋文化及风情,以灯光科技、现场演绎赋能,打造池州特色“光影夜游”标签,让体验者在古今间“穿梭”。

  ——初心叁舍、飞地学苑、秋浦仙居等27家民宿入选全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数量居全省第二,各具特色的民宿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

  我市抢抓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机遇,不断加强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接待过夜游客分别同比增长18.29%、32.01%、14.78%。

  作为我市产业发展重要支撑的矿业经济,在现代化转型中不断提升“含绿量”。日前,随着秋浦河盾构隧道顺利贯通,贵池区全长36公里的“公转水”运输项目——新材料原料产品运输线路进入建设收尾阶段。该线路设计运输能力达到6000万吨/年,将有力转变贵池区南部山区传统公路运输方式。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业经济转型全过程,在下大力气开展矿山关闭整合、绿色创建、生态修复等工作的同时,聚焦运输结构不优短板,全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促进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底色更鲜明。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1.7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2.9%,降速较上期、去年同期分别扩大0.4、10.2个百分点。

  产业聚链成群、攀高向新,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我市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来源: 池州日报  作者: 陆寒芳 编辑:严静
相关新闻
 
热点
政务
视频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中安新闻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