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科教文卫

  • 2024-03-02 07:57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去年岁末,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主办,安徽省作协承办的“共饮长江水”——“全国知名作家看安徽”暨“长三角文学联盟”采风创作活动在皖举办。

  来自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知名作家及部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共40余人,深入江淮大地,落笔火热场景。

  安徽日报3月1日摘登部分文稿,让我们透过作家的“行走笔记”,聆听江淮大地传来的发展脚步声与心跳声,共同领略安徽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山河之美。

  一起来欣赏几篇美文

  老兵回乡

  徐贵祥

  2023年秋末冬初,应邀参加安徽“共饮长江水”采风活动,出了高铁站,已近晚上七点,像紧急集合似的,立刻赶到会议中心。早已等在那里的省政府领导直奔主题,给我们介绍安徽近年发展情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我十九岁就离开家乡,参军到河南,后又调到北京工作,虽常回故乡,不断感受家乡的变化,但此次听到、看到的情况,还是让我且惊且喜,原来家乡变化这么大、这么快!

  雪后初霁。丁文新 摄

  一

  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老家是不通火车的。短短四十年间,不仅六安市有了高铁站,霍山、霍邱、叶集、金寨等县(区)全都通了高铁,铁路线在家乡的山川河流之间,已经形成网络。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故乡的远与近》。我的祖籍是长丰县,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逃难,祖父肩上的一副担子挑着我的父亲和常用家具,从长丰县义井乡徐巷村出发,穿越淮河岸边干裂的土地,投奔霍邱县洪集乡的亲戚,而把我最小的姑姑留在了徐巷村。小姑在养父母家倒也受到善待,可我的祖母却为此哭瞎了眼睛。我稍记事时,曾问过祖母和父亲,为什么不回老家找小姑呢。父亲一声长叹,祖母泪流满面。祖母说,远啊,要走几天几夜,路上还要带上粮食。

  在那次见面会上,领导问我,老姑后来找到没有?我说,我当兵前,老姑带着我的表哥找到洪集了。老姑说,要是知道两天就能到,我们早就来了。再过些年,我从部队探亲回乡,早晨出发,可以到徐巷子村吃晚饭。领导一笑说,你这次回去看看,你吃过早饭出发,不耽误到徐巷村吃中午饭,饭前还能开一个座谈会。

  我们从合肥出发,先后到桐城、安庆、池州、宣城、马鞍山,走走停停,也仅用了七天时间。而在改革开放之前,这趟行程,就算昼行夜伏,一个月的时间恐怕还很仓促。安徽速度,倏忽之间把空间距离拉近了。

  二

  近年常听到安徽的消息,“科技助力安徽”“合肥模式”“量子研究突破”等概念不断出现。在我的印象中,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我老家便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参军离家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也没想到安徽在科技方面会有这么大的作为。

  当然,这是我孤陋寡闻了。安徽有“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享誉中外的著名物理学家、科学教育家、“求是终身成就奖”得主杨振宁等。这些科学家除了自身科学成果以外,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建树厥功至伟,桃李成蹊。上个世纪,他们的身影像太阳一样悬挂在江淮的上空,照亮年轻一代的心灵,为新世纪安徽科技的发展养育了千军万马,可以说,安徽科技的发展不是偶然的。

  “共饮长江水”活动结束后,回到北京,有个朋友跟我讲,安徽人聪明,接住了中国科技大学这块金字招牌,把它擦得更亮、用得更足。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科大讯飞”展馆,著名诗人陈先发同志自告奋勇担任讲解员,介绍“量子纠缠”和各种科技创新产品,感受无形视频和点石成金科技变脸等新型技术。我对这些新事物知之甚少,但我希望更多的作家进入这个领域,让科学插上文学的翅膀,为文学注入科学的动力。

  三

  从安庆到池州,第一站是参观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年轻小伙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该公司情况,听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公司愿景——打造高端产业链,成为中国拉链智能制造、新材料的领航者。

  说到安徽制造,我首先想到的是奇瑞汽车和芜湖的中科飞机制造,我还在六安体验过机器人做的饭菜,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拉链也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小伙子却谦虚地说,我们刚刚起步,还差得很远。我们的理想是,让每位中国人身上至少有一条我们生产的拉链,并让外国人用我们的拉链。

  后来知道,这个说话简洁、思维清晰的年轻人名叫吴友林,打工出身,数年拼搏,已经成为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经历和干练的作风,让我想起了拉链制造业的传奇人物、YKK品牌的创始人吉田忠雄——在贫穷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在没有希望的地方寻找希望。任何一个品牌,除了知识能力,还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此次的活动,参加的人员众多,兵分两路,我所在的这一路没有去芜湖的奇瑞汽车公司。不过我知道,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

  毫无疑问,安徽是文化大省。一个地方的文化品质,离不开该地域的文化名人,文化名人首先诞生于肥沃的教育土壤。近代以降,安徽这块土地上,养育了灿若星河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安徽智慧。安徽有大别山最早的列宁小学,有中国最早的希望小学,我的家乡霍山县上土市镇,还有中国最早的国立中学和“玉玺楼”。

  安徽的教育,曾引起世界性惊叹。十九世纪末,美国人明淳恩在他的一本书里写到北京《京报》上的一篇备忘录:“1889年……在参加福州秋季乡试的考生中,超过八十岁的有九人,还有两个年逾九十……河南巡抚同样报告,该省有十三名八十岁以上的考生,一名九十岁以上的考生。这个记录已经很惊人了,但是与安徽省的报告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那里的考生有三十五人年逾八十,十八人年逾九十,你们还能在哪个国家看到这样的奇观呢?”

  如果回到历史的某个场域,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安徽人读书用功是第一流的。读书,从十年寒窗到八十年冷板凳,在功名利禄之心渐行渐远之后,另外一种神秘的东西进入到这些人的灵魂深处,那就是生命追求的本能。没有了欲望,没有了贪求,没有了世俗,用尽生命的最后力气,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举起虬枝错节的老手,捏着摇摆不定的毛笔,做生命的最后一搏。

  在宣城,一位领导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原先是霍邱县,而养育我生长的两个小镇,今属叶集区。他说,原先对霍邱不熟,但是2023年,在一个三千人大会上,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乡村教师,霍邱县户胡中心小学的董艳,她在演讲中说,用诗歌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励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的感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此我记住了霍邱这个地方。

  听到这个故事,我很高兴。有时候,一个人就能代表一个地方,一件事就能展示一个地方的风貌。

  在安庆,我也给当地的朋友讲了一个故事:记不得哪一年的春天,应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我到浙江乐清市参加一个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文学大奖赛,担任主评委。我注意到,进入决赛的五十多名学生中,只有一名是安徽籍学生。所有参评作品的作者信息是被屏蔽的,我们只能根据对作品的判断打分。第三天就发奖了,首先发优秀奖,然后是三等奖、二等奖,一直没有听到“安徽省”这几个字。我心想,安徽就来了这一个人,莫非还拿到了一等奖?正想着,就听主持人宣布:“一等奖,安徽省……”我吃了一惊,看见坐在后排的一个小伙子腾地一下站起来。主持人见状,故意顿了一下,小伙子只好又坐下去,忐忑不安。主持人微微一笑,又说:“一等奖,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中三年级谷卿……”小伙子再一次站起来,激动得瞪大了眼睛。因为安徽省只来了他一个人,此时此刻,他就是安徽省。颁奖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很激动。我握着他的手俯首耳语:今天参加这个颁奖仪式的,只有两个安徽人,一个负责颁发一等奖,一个负责领一等奖。

  五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安徽文学是非常活跃的,小时候读过《风雷》《破晓记》等,对我影响很大。读高中时,从《安徽文学》杂志上读过一个电影剧本《白色的蔷薇》,至今难忘,常常忆起。

  在安庆的“前言后记”书店,楼上楼下走了一趟,参观了各种调动阅读、方便浏览的设施,感受到安庆孩子阅读的痴迷和快乐。临别时我即兴讲了几句话:“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有诗意、最有创意、最有希望、最像书店的书店。我希望这个书店能够承受各种潮流的冲击,长久屹立,星火燎原。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从这里出发。”

  我们这一代安徽人精神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营养源泉,那就是地方戏。在安庆再芬艺术馆,我们不仅领略了黄梅戏的现代风采,也感受到韩再芬团队关于继承、发展、传播黄梅戏艺术的远景规划,特别感动于这个团队为保留剧团,多年来的苦苦支撑。我跟韩再芬同志讲,假如没有了黄梅戏,安徽人的文化自信就会少了一分。我是在汲取黄梅戏的营养中成长的,我愿意为黄梅戏的发展当一个看门人。聊到兴起,我们击掌约定:“我们一起捍卫黄梅戏,共同守卫黄梅戏四十年。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或我的灵魂看戏,你或你的灵魂登台。”

  在池州,还看了一场傩戏。以前我只知道安徽有黄梅戏、推子戏、庐剧,并不了解傩戏。这回领教了,从形式上看,就是戴着面具唱戏,剧情简单,抑恶扬善,多有喜剧色彩。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小戏,戏名记不得了,一个钟馗,一个小鬼,小鬼抓住钟馗嗜酒的弱点,替钟馗挠背揉腿,百般讨好,最终使钟馗放松警惕,烂醉如泥。小鬼借机盗取钟馗的神剑,摇身一变,耀武扬威。钟馗被迫替小鬼挠背揉腿,假意奉承,小鬼得意忘形,也被灌醉,神剑重回钟馗之手……情节虽简单,却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终于,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宣城查济村和马鞍山凌家滩。在查济,看到许多明清建筑,很有感慨,似有所悟——我们为什么总是怀念古村落,因为古村落有距离我们最近的生命记忆,是我们回访历史能够抵达的最远的驿站。而在凌家滩,看到了古城池遗址,看到惊人的古代文明符号。我们为什么留恋古村落和古代城池,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童年。童年是什么,童年是我们从前世到今生的渡口,童年的我们,血液里还残存着上一代生命的信息。越是上了年纪,越会怀念故乡。人,只有到了不知将去哪里的时候,才会特别关心从哪里来,才会关心自己同土地、父母、祖宗的关系,故乡和童年最有可能储存我们灵魂的密码和档案。

  怀念故乡,是怀念亲人的另一种表达,也是怀念青春,追忆似水年华。在一个作家的思维世界里,岁月就是化妆师和灯光师,能够成功地遮蔽曾经的苦难和哀愁,照亮并放大每一个欢乐、温暖、甜蜜的细节。

  感谢“共饮长江水”采风活动,让我有机会回到故乡,亲近乡土,并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久忆成诗,久思成慧,回乡途中走过的每一条路、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像诗句一样在我的生命记忆里闪闪发光。

  (徐贵祥,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