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1-26 01:21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孟一凡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24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云鹏作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举措,展现了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讲政治顾大局、促公正提效率、重自律强队伍,在全力服务保障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数读法院工作报告

  ·审结涉黑涉恶案件274件,执行“黑财”6.1亿元,农村地区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同比下降31.2%。

  ·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案件676件758人,对63名行贿人处以刑罚,震慑“围猎者”。

  ·审结、执结涉沪苏浙企业案件4.4万件,优化跨域立案服务,委托沪苏浙法院执行事项2.3万件,服务徽商皖企发展

  ·牢固树立“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理念,审结涉企案件42.7万件

  ·对8670家企业暂缓查封、冻结、扣押,为1.7万家企业修复信用。发挥破产拯救功能,府院联动盘活资产391.3亿元。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案件1.4万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制定服务打造汽车“首位产业”14项举措,妥善审理涉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等案件。

  ·服务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建设,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4万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673件,4个案例入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加强执行监督,全流程监管执行案款及时发放,提级、交叉执行重大案件267件

  ·人民群众诉讼服务业务满意率位居全国第一,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位居全国第二。

  ·加大对新业态从业者、高校毕业生、企业员工的保护,妥善化解劳动纠纷3.7万件,依法为2.3万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4亿元。

  ·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374份,采纳率100%。

  ·深化府院联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3493件,同比上升18.5%。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突出前端管理,着力减少案生案、案生访,40家中基层法院、55名法官报告分析整改情况,全省法院案件比由2022年的1:1.64降至1:1.5,减少了上诉、申诉、执行等案件11.9万件。

  解读嘉宾

  省人大代表、当涂县人民法院 副院长周冰一

  省人大代表、安徽皖光大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朱叶

  省人大代表、安徽始信律师事务所主任 刘鹰

  省人大代表、安徽中天人律师事务所主任 崔爱国

  省政协委员、安徽睿正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 安超

  2023年,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讲政治顾大局、促公正提效率、重自律强队伍,全力服务保障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全年诉至全省法院案件总数229.5万件。其中,在立案前调解成功64.6万件、正在调解7.1万件;进入诉讼程序157.7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7.1%。省高院受理诉讼案件1.9万件。

  全省法院如何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如何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月25日,记者邀请5位代表委员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关键词:案件比、案访比质效分析

  报告原文:改进办案质效考核评价。聚焦实质解纷、案结事了,建立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办案质效考核体系。抓好案件比、案访比质效分析,突出前端管理,着力减少案生案、案生访,40家中基层法院、55名法官报告分析整改情况。全省法院案件比由2022年的1:1.64降至1:1.5,减少了上诉、申诉、执行等案件11.9万件。

  朱叶:改进办案的质效考核标准,更具科学化。从追求结案率到审限内结案率,案件比、案访比,这些措施有效地对案件进行前端管理,避免一审甩案件的现象。

  刘鹰:去年全省法院改进了办案质效考核体系,这是采纳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建议,这一改革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基层法院办案压力。同时,考核案件比和案访比,着力减少案生案,案生访,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效。

  关键词: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加强诉前调解,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工商联、省中小企业协会等13家单位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汇聚解纷合力。滁州“法院+商会”多元调解的做法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加强诉中调解,19.8万件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通过调解消除纷争。桐城法院“六尺巷六步走”调解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深化府院联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3493件,同比上升18.5%。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朱叶:三级法院调整思维,积极推动案结事了,将法律触角朝前端延伸,向末端延展,既有前置调解,也有案后社会问题处理,进一步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结合。

  周冰一:加强诉前调解,汇聚解纷合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大提升调解效率,更好服务社会治理的一大举措,应在全省进一步推广,同时也应适当加大科技赋能,进而搭建全省一站式数字化诉前调解平台,进而让更多民间社会团队力量被充分调动。

  崔爱国:通过实质性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办案质效的提高,也减少了案生案、案生访,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是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法治化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扎实开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审结涉企案件42.7万件,让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审结行政协议、行政允诺案件2051件,助力政府履约践诺。制定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司法意见,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院长约见接待企业家等机制。对8670家企业暂缓查封、冻结、扣押,为1.7万家企业修复信用。发挥破产拯救功能,府院联动盘活资产391.3亿元。天长法院在华盛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引入偿债资金,助力企业脱困复牌。芜湖中院在二审阶段适用企业合规制度办理案件,成为全国首例。省高院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周冰一:从审判实践角度来看,发展经济离不开法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司法意见,建立落实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院长约见接待企业家等机制,发挥破产拯救等功能,体现全省法院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让法院工作既有来自法律的威严,又有来自法官的温度,展现了全省法院担负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排头兵、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刘鹰:去年全省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做了新贡献,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利用府院联动机制拯救破产企业,盘活破产资产,解决企业职工就业和安置问题。另外,全省法院在执行案件中开展惠民暖企行动,充分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安超: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省法院不但在全力保障司法公正和审判质量,还在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安徽营商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省高院工作报告中提到:芜湖中院在二审阶段适用企业合规制度办理案件,成为全国首例;省高院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成绩。也相信安徽三级法院在以后审判工作中,将更好维护安徽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安徽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推进解决执行难

  报告原文:依法加大执行力度,开展“惠民暖企”执行行动,执结案件40.9万件,执结到位金额712.1亿元。加强执行监督,全流程监管执行案款及时发放,提级、交叉执行重大案件267件。亳州中院促成皖湘三家企业执行和解,并达成1.8亿元的后续合作项目。

  崔爱国:“江淮风暴”执行攻坚行动中,全省法院系统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初步形成了执行工作的长效机制。去年,省法院系统开展的“惠民暖企”行动不仅是执行长效机制的延续,更是抓住了执行工作应有要义,也就是以民生福祉、企业发展为导向。同时,执行工作的内部监督也初步形成机制,而且注重促成执行和解和后续合作,值得肯定。(记者 孟一凡)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向更多人心中撒播“科学种子”


发布于2024-05-31 05:11:23

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发布于2024-05-30 05:15: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