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1-27 07:02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六安法式鹅肝火了,掀起了一场安徽“农业大摸底”。一时间,全椒碧根果、宿州伏特加、旌德灵芝、阜阳番茄、皖北牛肉纷纷“浮出水面”,让很多人惊讶之余又惊喜。
  江淮大地,物产丰富,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粮食产量830.16亿斤,再创新高”“新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2万亿元”……在今年安徽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的多个数据,透露着这个农业大省的非凡实力。
  今年如何继续挖掘“农业宝藏”,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也引发了人大代表们的纷纷热议。

  六安法式鹅肝。沈士刚摄
  做好增值大文章,“六安法式鹅肝”未来将更好吃、更好买
  原产于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朗德鹅,是世界上著名的鹅肝专用品种,也是六安养殖的主要品种。
  “养殖朗德鹅,鹅肝1公斤能卖180元,价格是普通鹅肉的十几倍,未来如果能做好深加工,不但消费者购买品尝更方便,还能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1月24日,省人大代表、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胡建远介绍,2023年,六安市鹅肥肝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一产产值13亿元,综合产值17.1亿元,已成为助推六安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24年重点工作,胡建远特别关注“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深化农产品加工业跨越提升行动”。同时,他带来了关于支持六安市加快推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

  朗德鹅。霍邱县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朗德鹅品种的选育复壮、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胡建远建议相关部门协调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工作,推动鹅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同时加大对该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同样来自六安的安徽省人大代表汤翠琳,是一名从事农业电商的年轻大学生。
  “卖掉的叫赚钱,卖不掉的都是成本。我们要生产出好的产品,也要高质高效低成本地将产品卖向市场,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客户去消费。”此次省两会,围绕“农村直播电商”,汤翠琳建议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支持重点企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发力,并积极对接长三角的直播达人和“网红”。
  绿色食品迎风口,科技强“芯”让阜阳番茄更红火
  很多阜阳本地人都不知道,有一款本地产的番茄,尽管每斤价格接近16元,可在长三角大城市仍然供不应求。
  “以前不少西红柿品种,为了耐保存、耐运输就放弃了口感。伴随消费升级,怎么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2018年,我们开始鲜食番茄的研发种植,目前国内外都有合作的科研团队。”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彬介绍说。

  大棚内,工人正在采摘番茄。瓦大公司供图
  近年来,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个头不大、酸甜可口的阜阳番茄“瓦大1号”,逐渐打开了长三角市场,2023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阜阳番茄的名气逐渐响亮,但如何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的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吕彬就带来了关于加强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就需要更加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吕彬建议安徽完善保护体系,提升保护精准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设立省及地方专项资金,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多渠道政策支持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

  临泉“中原牧场第六养殖小区”内,肉牛正在吃饲草。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肉牛产业振兴,皖北牛肉值得更多期待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提出“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引起很多来自皖北的省人大代表的关注和热议。
  2023年,安徽启动实施的“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唤起了很多人对皖北牛肉的味蕾记忆,其中就包括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代言的蒙城特产“五洲牛肉干”。
  在安徽打出第一个全国知名的牛肉制品,蒙城县的肉牛产业有着曾经的辉煌。如今,随着安徽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实施,蒙城肉牛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风口”。

  临泉一企业内,工人们正在将切割出来的牛腩筛选打包。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下一步,蒙城将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加快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力争饲养量到2024年底达到15万头以上,到2025年底达到20万头,努力实现肉牛全产业链百亿级产值的目标。”省人大代表,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蒙城县委书记孔祥永说。
  此次省两会,省人大代表,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党委委员、南杨小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具广,围绕支持皖北肉牛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方在发展肉牛产业时,会遇到农业设施用地总量不足、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粪污资源化利用压力增大等问题。”对此,马具广建议,对养殖大县在设施农业用地进出平衡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从省级层面对良种繁育统筹布局,并建立对养殖大县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激励补助机制。
  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省人大代表、阜阳律师协会会长韦东等提出了关于制定《安徽省畜牧条例》的议案,通过立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优质的畜产品。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向更多人心中撒播“科学种子”


发布于2024-05-31 05:11:23

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发布于2024-05-30 05:15: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