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经济·产业 > 经济产业新闻

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时间:2022-12-13 09:37

  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蚌埠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核心动力。今年1-10月,蚌埠市吸纳技术成交额32.76亿元,同比增幅28%;共登记成果646项,其中产业化应用361项,产业化率达55.9%,成果产业化率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

  今年3月,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000吨薄荷醇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国内第一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薄荷醇生产线。“薄荷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精成分,也是需求量最大的香料品种之一。”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员周凯旋拿着铅笔芯粗细、几毫米长短的样品告诉记者,这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海华历经10年研发的结晶——通过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自主技术攻关,海华科技还相继实现间甲酚、百里香酚等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香料产品的国产替代。

  如今,海华科技的“朋友圈”涵盖了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也日益紧密。继去年在蚌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今年海华又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校企围绕化工合成、分离、工业催化、生物合成等卡脖子节点联合攻关,成功打通了“甲苯-氯化甲苯-间甲酚—百里香酚—薄荷醇”全产业链,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稳定量产合成薄荷醇的生产企业。采访中,安徽海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博士后工作站副站长张强颇为自豪地介绍,在省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海华科技正在申报省重点实验室,争取以更高级的科研平台助力企业实现更良性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为“合芜蚌”的核心一极,蚌埠市围绕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等优势产业发展、组建了一批高能级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校企联手研发为产业化“开源”。与此同时,一大批高质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与日俱增。数字是最直接的说明:今年以来,蚌埠市大力推进浮法玻璃国家实验室重组,加速海华公司与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联合组建“甲酚绿色合成学科重点实验室”。目前,蚌埠市国家级研发平台10个、省级研发平台220个。“今年以来,我市累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42家,目前已通过认定255家,申报数和认定数均创历史新高。预计到年底全市高企数可达700家。”市科技局总工程师闻建忠介绍,越来越多的高企为科技成果提供了转化市场。特别是新出台的市级产业政策,对省“三首”产品单个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大大激发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蚌埠市正在开展的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提质专项行动中,关键一环就是创新馆建设。这是集成果查询、难题发布、成果路演、交易洽谈、知识产权评估等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有了创新馆为依托,蚌埠的科教资源优势充分彰显,也吸引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光。”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省内的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就一直很看重蚌埠这块“风水宝地”,在今年的专场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会上陆续发布“表面改性材料”等20项成果,“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分流器”等5个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将在蚌埠落地开花。(融媒体记者 靳瑾 通讯员 李帆)

来源:蚌埠新闻网  作者:靳瑾 李帆  编辑:马菲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