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蚌埠 > 社会·民生 > 社会民生新闻

“秸”尽所能草成金

时间:2021-12-08 10:04

  “以聚乳酸为例,从秸秆出发,进行纤维提取、生产、应用,因聚乳酸抗菌具有与人体肌肤相近的弱酸性特点,我们与特步合作的一款防晒衣,抗紫外线和抗菌效果相较其他品牌防晒衣更好。”12月3日,2021年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蚌埠展馆,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专员周国微向来访者介绍秸秆制成的餐具、衣服、防护服、地毯等产品。

  固镇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中心主任崔普思告诉记者,“今年固镇县有18家企业参会,参展企业6家,邀请企业7家,推荐项目2个,签约项目3个、金额34亿元,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秸秆基料化利用项目、蚌埠鹏睿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特有粪污处理模式项目分别获得博览会银奖和铜奖。”

  以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为主,建立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利益链接机制,固镇县大力推进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加快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初步形成“收储体系健全、利用模式齐备、利用技术领先”格局。尤其是今年以来,秸秆利用渐成规模化产业化,用小秸秆连起大产业,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黄金路径”。

  变“废”为宝

  成为致富金钥匙

  固镇县濠城镇华巷村村民华德钊,家中有二三十亩地,往年午季收割完,看着地里的秸秆直犯愁。

  “原先一把火就在地里烧掉了,后来搞秸秆禁烧,就花钱找人把秸秆从田里运出去。”华德钊感慨地说,过去烧锅还能用得着,现在用液化气,方便干净,唉!这秸秆真是没处使!

朵朵金耳娇艳欲滴,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味。

  华巷村党支部书记华伦接过华德钊的话补充说,过去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环境,极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而且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板结不耐旱。

  烧不掉,用不着,没处搁,秸秆成了农民一道难题,也摆在了固镇县委县政府面前。

  记者在固镇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长年保持在190万亩左右,秸秆理论资源总量104.77万吨,可收集量89.33万吨,利用总量在87.23万吨。

  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该如何从田间捡回这另一半的农业呢?

  2020年起,固镇县制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把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鼓励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加深利用层次、拓展利用方式、加大利用量等列入重要内容。

  位于濠城镇的安徽汇农秸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汇农”),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的公司,可日生产秸秆饲料400吨,年处理秸秆10万余吨。

  日前,记者在安徽汇农看到,厂房外,一辆辆大货车有序等候,厂房内,回收的秸秆经过筛选、粉碎、发酵、膨化、打包等,一个个一吨重的饲料包陆续装车送往蒙牛、伊利、现代牧业、光明乳业等各大牧场。

  “过去,俺们下地收上来的秸秆,基本上都是送到电厂发电用,一年忙下来,抛去机械、人力、运输成本,挣不了多少钱。”安徽汇农秸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飞告诉记者,买来揉丝机后,将秸秆揉搓成无整齐切口,无硬结,手感柔软,约10厘米长的丝条作为牲畜饲料,相比过去提高了牛羊的采食率、吃净率和消化率。目前,揉丝后的秸秆每吨可增收近200元。

  “随着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项目的建成,秸秆收储的质和量较以往有了飞跃式的提升,现在秸秆揉丝加工已成为各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的标配。”崔普思介绍,今年安徽汇农开发的秸秆TMR混合发酵饲料已正式投产,这一饲料把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提供足够营养满足禽畜日常生长需要。投放市场后,售价高了,利润也更大了。

秸秆饲料化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在安徽汇农采访间隙,记者“偶遇”华德钊。“现在,他们到俺家地里拉秸秆还给俺钱,没想到这东西成了抢手货。”华德钊说,现在在这里务工一年有4万块钱收入,加上看管公司流转的土地,差不多有10万块钱左右的收入。

  说起流转土地一事,王学飞直言当下秸秆行业竞争激烈,“现在固镇有几十家从事秸秆加工销售企业,大家都在‘抢地盘’,为保证与蒙牛、伊利等各大牧场供货渠道畅通,我们在濠城、石湖等乡镇流转了8000亩土地,五河也流转了10000亩地,确保不脱档、不断供。”

  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将曾经困扰农民和乡镇政府的“头疼事”,变成农民增收、政府省心的秸秆再利用良性循环项目。

  固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开响表示:“目前,固镇建成107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完成‘百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目标,基本达到每1万亩耕地保有一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年收储量64万吨,占全县秸秆可收集量的73.37%,全面建成成熟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华丽转身

  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在安徽丰原集团产品展示厅,用聚乳酸制成的T恤、衬衫、床上用品、盘子、杯子、碗等,告诉来访客人“点草成金”的神奇之旅。

  “4吨玉米小麦秸秆就可以生产出1吨聚乳酸和2吨有机肥,由聚乳酸衍生而出的纺织物、家用餐具、日常用品等,不仅环保,而且生产成本也不高。”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拿起衬衫向记者介绍,与传统的纺织材料相比,采用聚乳酸工艺生产,衣物不仅抑菌除螨、穿着更加透气舒适,而且还具备阻燃和可降解的功能。如果人在沙漠或森林地区缺少食物的情况下,这件衬衫还可以充当食物。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生产聚乳酸的企业,丰原集团突破了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应商,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关支持服务。今年,该集团将秸秆废料制成高黄腐酸有机肥出售,再度降低了聚乳酸的成本。

  粮食归仓,秸秆归企。

  在秸秆基料化利用上,安徽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玉米、玉米芯、豆粕、麸皮、木屑、籽壳等农产品及农林废弃物为原料,从菌种制作、有机栽培、精深加工到产品销售,实现了食用菌完整的产业链闭环管理。

  走进这家现代化农业企业,员工们按照程序对玉米秸秆等原料进行搅拌、打包、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一系列标准化操作。

  “目前,金耳、杏鲍菇、姬菇、雪莲菇等食用菌品种已实现工厂化生产,日产金耳2吨、杏鲍菇30吨,药用菌的研发培育取得突破,年综合利用玉米秸秆7000吨,全程绿色种植。”安徽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从正说,公司二期食用菌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开发食用菌休闲食品系列产品。

  在金耳生产车间,成熟的金耳整齐排列在培养架上,色泽金黄,扎实饱满,晶莹剔透,散发着馥郁菌香味。

  金耳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素有“菌中燕窝”的美誉,其富含蛋白质、多糖、氨基酸以及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不仅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食药用菌,还是轻工、美容化妆品行业的重要材料。

  “金耳的生产环境都是用电脑控制的,最佳的生产环境使得金耳从接种到培育再到成熟,生长周期为40天左右。”安徽丰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夕和表示,工厂化栽培成功后,金耳的货架期、保质期可以达到十五天,如果是冷冻,可以保存一年之久。

  崔普思介绍,食用菌采收结束后,这家企业对以玉米秸秆等农产品为原料的栽培基质进行再处理,实现循环利用,综合生态效益显著。

  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不但解决了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为企业找到了生财之路,而且还有效促进了固镇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县50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45家,年实际利用秸秆量38万吨。以前只能焚烧的秸秆变成了现在抢收的热门资源,农民每亩地每年平均增收220元,带动500多人从事秸秆收储运工作,年人均增收36000元,全县秸秆年经济效益达5350万元,一个‘点草成金’的产业在谷阳大地孕育、发展。”马开响表示。

来源:蚌埠新闻网  作者:庞贵军 崔 虎  编辑:褚云梅
相关新闻
 
看点
民生
旅游
中安在线蚌埠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