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10月23日,安徽省政协将召开“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专题协商会,围绕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协第5次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协商议政。这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后省政协举办的首场月度专题协商会,省政府高度重视,前期帮助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筹备工作。今天,王翠凤副省长率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专程到会听取意见,与大家沟通交流,一会儿还要作回应讲话。

  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由夏涛副主席牵头实施,省政协民宗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民革共同承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协办。

  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省政协副主席孙丽芳、郑宏和秘书长车敦安,省政府副秘书长章石生,省政协有关副秘书长,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代表人士,省政协机关厅室委负责人,部分市、县政协负责同志。

  本次会议共有8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夏涛副主席作主题发言。

  【省政协副主席夏涛】

  为落实好中央稳就业工作要求,省政协开展了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专题研究。6至9月份,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宣城、马鞍山、滁州等市及相关省直部门调研我省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并赴山东省学习考察。本次研究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扣民生需求。选择社会反响比较集中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用工服务、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7个方面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在调研、考察和座谈中,逐一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并相应考察外省先进经验。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发动省人社厅、省调查总队等部门积极配合,邀请部分市县政协开展联动调研。三是引入公众互动。采取线上线下调查问卷方式。线上,通过中安在线发放网络调查问卷“背靠背”征集意见;线下,委托省调查总队入户调查“面对面”倾听民意。

  从调研的情况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作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抓手,高规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通过线下线上同步推进,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两次获得国务院表扬激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公共就业服务不够均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在机构设置方面,个别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没有办事大厅,乡、村一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全覆盖。在人员配备方面,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配备人员仅1.8名,村级劳动保障机构配备人员仅1名,且多为兼职人员。在经费保障方面,蚌埠、马鞍山2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是就业服务平台不够高效。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技术等制约,一些公共平台发挥市场机制、集聚社会资源不足,平台运行活力不够,用户体验度不高,影响力有限。如,从调研人才市场情况看,求职人员并不多。线上,“阳光就业”网上办事系统受人脸识别、身份采集等“简证便民”新手段、新技术制约,影响了服务效果。“公共招聘网”岗位需求信息和求职信息数据应用不充分,针对性、个性化服务项目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多元化的就业服务需求。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精准施策、精准服务有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滞后,培训同质化问题突出,培训内容陈旧过时,培训覆盖面窄、受益率低。

  三是信息要素流动不够通畅。各部门牵头建设的平台,信息相对独立,信息、资源、服务不能共享互通。如,居民身份信息、工商登记信息、小微企业信息、税务信息、民政丧抚信息、环保处罚信息等只能通过定期数据交换,还未实现实时共享。人社部门内信息共享有待深化,就业、社会保险、职业培训、人事人才等系统相对独立,部分数据统筹层次不一,不能互连共通。线上线下信息共享不畅,公共招聘网和“2+N”等线下招聘活动互动不足,现场教学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四是创业孵化服务不够完善。我省的创业服务平台以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多,发挥市场作用还不够。平台发展同质化问题突出,大部分创业孵化载体行业同构、服务趋同,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一些创业孵化载体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政策优惠,没有自主发展能力。创业服务平台还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无法满足创业者对管理咨询、技术孵化、资金扶持、市场分析等高质量服务的需求,不能形成全链条孵化的自循环系统,创业孵化质量不高。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必须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加大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将创业管理服务工作引向深入。

  二是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方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作为逆周期调控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从制度层面在资金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更大力度的支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覆盖全部乡村、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场地人员合理配备,确保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精准落地见效,以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增长,以就业增长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三是注重顶层设计,推动平台建设。坚持前瞻性布局,贯彻“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紧紧围绕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培训、创业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最大程度实现部门间、系统内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获益、人人便利的“智慧就业”服务。坚持统筹推进,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在公共实训基地、孵化载体等投入大、成本高、见效慢的基础性平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四是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就业创业线上线下平台融合,准确感知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服务,变“服务对象找我”为“我找服务对象”,着力破解青年“慢就业”和企业“招工难”等难点问题。引导劳动者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技能,有序流动、理性择业;引导教育和培训机构根据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信息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加快就业创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打击“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是坚持市场导向,吸引社会投入。对招聘、培训、创业等经营性平台,应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原则,强化政企合作。在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立足地区实际制定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平台发展规划。同时,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和财税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在运行上,坚持市场化导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市场主体承担,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内生动力。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夏涛同志的发言很好,形势分析透彻、问题梳理精准、对策切实可行。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中安在线作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中安在线记者主持人王冰燕】

  为全面了解我省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省政协开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调查问卷活动。线上,委托新媒体集团在“中安在线”、省人社系统网站、政协门户网站等发布网络问卷,征集广大网民意见;线下,委托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16个市2400户居民开展入户调查。委托省就业局提供200家人力资源市场、28个产业园区和1000户重点企业的监测数据。最后,由安徽调查总队综合形成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共收回17.4万份网络调查有效问卷和2082份入户调查有效问卷。在17.6万调查对象中,私营企业从业者最多,占37.3%;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从业者次之,占20.8%。

  一、我省就业形势总体稳中有进

  我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促创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将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创业主体不断增加。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1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比去年同期增长1%;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合理的区间波动。1-9月份全省人力资源市场13.2万家企业进场招聘,需求279.3万人次,求职218.7万人次,求人倍率1.28,即一个求职者有1.28个岗位选择。

  二、问卷调查反映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有待完善

  (一)公共求职平台服务“深度”还需挖掘。调查受访者(网友)当前这份工作是如何得到的?有20.5%的受访者求职为亲友介绍,参加招聘会为19.4%,网络求职为17.5%,社区平台宣讲和展示仅为3.7%。说明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渗透力还不够,基层平台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二)实现高质量就业“程度”还需要深化。调查受访者(网友)求职或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时,46.2%的调查对象认为适宜岗位不多,30.4%的调查对象认为岗位不够稳定。表明青年人就业预期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有就业”,而是追求“就好业”。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工作也略显不足,如享受带薪休假仅占3成。中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比例都偏低。

  (三)宣传服务工作“广度”还需要拓宽。在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活动知晓度进行调查时,44.8%的调查对象听说或参与过“春风行动”,31.7%的调查对象听说或参与过“2+N”招聘活动。创业扶持政策中,超过一半(52.9%)的人了解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税费减免等政策知晓率均在30%左右。表明各级政府虽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务,但各种福利政策的宣传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让有就业创业需求的人能“有方向”。

  (四)职业培训“力度”还需要加大。35.3%的被访者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38.9%的被访者参加过企业培训。在职业培训类型中,专业技能类培训最受欢迎,占74.1%;其次是人际交往礼仪和经营管理。说明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呼声很高,受访者都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技能培训。

  (五)部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还需要下大力气破解。部分企业技工和普工仍然严重缺乏,缺口占比分别为56%和41%。主要行业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用工需求比重也比较高。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行业低端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和转岗矛盾突出,出现了“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并存现象。

  三、受访者意见建议

  我们在线上线下设置了“对政府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的开放式问题,现将受访者主要的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74.5%的受访者希望拓展网络招聘,打造优良就业服务环境。部分线下受访者认为,要深入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完善网络招聘和人才数据库的建立,将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创业补助等相关信息融合到一起,加大就业创业宣传。网友“老农”说:要注重发挥互联网促就业的作用,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到处投简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心守株待兔,供需双方难以有效对接成功,建议: 1.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系统的建设,拓展数据类型,丰富信息内容,便于创新就业。 2.开发手机端创新就业APP,方便学生使用。

  (二)51.5%的受访者期望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扶持。部分线下受访者反映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税费优惠政策落实难,希望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网友“毛毛虫”说:各级政府的“什么奖”“什么基金”,别再侧重于大型国资国企,他们不缺这些钱,而真正在初创期的小企业、个坊或团体,却常无资格申请而"免谈",其实他们是最需要雪中送炭的。网友“创业”说:就大学生创业而言,目前高校缺乏创业类教学课程体系,也缺乏创业孵化实验室,学生仅有创业的欲望到真正落地创业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催创”与“催婚”一样,光急是没用的。

  (三)25.5%的受访者建议改善公平就业环境。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增加限制女性、残疾人的附加条件,有的对年龄和学历的要求远超岗位实际需要。网友“半边天”说:就业歧视还是存在的,很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已到生育年龄而尚未生育的妇女;残疾人进入党政事业单位有优先的名额,可很多单位宁愿交钱,也不愿招残疾人。希望政府能关注就业歧视问题,全面实现真正的公平就业、平等就业。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为做好此次统计分析,相关承办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网络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7.4万份,入户调查2千多户,省就业局提供了监测数据,为分析报告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在搜集到大量数据后,几个主要承办部门召开了7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请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进行专业梳理分析。分析报告既有对当前问题的分析,也有网民诉求的表达,做到了全面客观,细致准确,很有参考价值。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委员和专家发言。今天共安排7位同志发言。

  首先,请刘晓燕委员发言,李志伟委员准备。

  【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刘晓燕】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的建议》。

  高素质劳动者是高质量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就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并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省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制造强省等重大战略,狠抓职业技能培训,将技能培训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统一标准、对象广泛、多元参与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积极推行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贯穿职业生涯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努力消除无技能从业现象。尤其是2017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技工大省建设后,以技能培训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为抓手,每年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年均新增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22.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6.3万人,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8.1%和31.4%。

  同时也应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周边技能强省相比,我省技能人才的总体规模不大,技能人才占二、三产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层次不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仅为28%,低于发达省份的30%以上水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保持在1.5左右,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2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滞后,新兴领域培训供给能力薄弱,培训内容及方式陈旧,劳动者、企业参训积极性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培训组织实施和资金监管的难度大,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

  为此建议:

  一、完善培训政策体系。出台面向城乡劳动者各就业阶段的培训支持政策,确保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接受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健全贫困劳动者、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免费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培训期间生活保障水平。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和奖补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性,构建广泛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实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告知承诺制,建立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提升培训内涵质量。建立劳动者和企业培训需求收集制度,实施精准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实行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定期调整发布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引导劳动者合理选择培训项目。加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训,将新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补贴范围,做好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支持企业自主确定培训项目,自主安排教学计划和教材师资,注重对企业和职工的双重激励,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层次。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等开发精品培训教材,对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教材,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支持。

  三、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与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化工、矿山、建筑等领域建设特殊行业、高危企业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加快特殊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激励引导,动员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扩大职业院校培训规模。支持技工院校实训设施设备向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全面开放,打造“一轴多翼、联动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建设安徽职业培训网络大学,提高培训可及度和覆盖面。扩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建设规模,专业化、规模化培养技能人才。

  四、优化培训后续服务。健全奖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培训工作开展好的机构激励支持。发挥评价对培训的“指挥棒”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畅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引导用人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培训、评价与使用、待遇挂钩机制,激励职工靠技能得到使用,凭贡献提高待遇。

  五、创新培训监管方式。完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将补贴性技能培训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与就业社保、公共信用等数据资源的共享比对。强化实名制管理,依托远程监控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等,对培训进行全流程监管,提高政府补贴资金的安全绩效。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李志伟委员发言,司敏委员准备。

  【省政协委员,阜阳市政协主席李志伟】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省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试点工作,努力让返乡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把人口红利变成发展红利。但从调研情况看,我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技术人员返乡就业动力不足;返乡农民工创业起点低、项目规模小、经营能力弱,创业项目整体质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能力不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亟待破解,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不够优化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创造更多的岗位,引导就地就业。家乡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是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最大动因,应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根本之策。一是从顶层设计布好局。根据《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分类制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和办法,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优先转移。二是在实体发展上想办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调动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积极性。支持返乡农民工参加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在商贸物流等领域加强创业。三是向园区建设要实效。在产业相对集中的乡镇加快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进一步完善路网、水网、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孵化器、工业厂房、电子商务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众创空间。

  二、制定更优的政策,鼓励返乡创业。政策支持是催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内生动力的关键。应在用足用活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更富吸引力、更具针对性的专门扶持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最大程度的优惠、支持和倾斜。一是在提高政策吸引力上下功夫。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给予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贷款融资、就医优先、子女入学等政策优惠。完善人才引进奖励补贴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二是在提高政策有效性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完善农民工创业贷款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增加重点就业项目补助额度。三是在提高政策落实率上下功夫。尽快出台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相关配套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加快放款速度,把好政策落实好。

  三、组织更实的培训,增强发展能力。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金钥匙”,应通过培训让返乡农民工端上更好的“饭碗”。一是着力提高培训能力。以技工大省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对人口大市予以倾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扩大培训规模。二是着力改进培训方式。根据各类用工单位的需求,组织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向输出、定岗就业的订单培训。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产业工人操作技能。广泛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创业大赛等活动,采取教研教学、政策宣讲、现场观摩、经验介绍等形式,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辅导、咨询等服务。三是着力下沉培训力量。将“送技能培训下乡”作为培训重点,帮助其提升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四、搭建更好的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完善的服务环境可以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应倾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获得感。一是强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网、阳光就业网、创业服务云平台等,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服务、创业项目推介、“2+N”主题招聘的影响力,搭建起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桥梁。二是强化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畅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绿色通道”。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着力解决政策和项目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强化舆论宣传。借助“接您回家”等活动,集中宣传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好政策、好做法、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司敏委员代表民盟安徽省委发言,何德球同志准备。

  【六安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六安市委会主委司敏】

  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健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近年来,我省已经初步建立起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我省298个街道、1272个乡镇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事务所;3105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13950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这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点承担着为辖区劳动者尤其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岗位、组织培训、政策宣传、引导创业等任务,有效提高了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然而,就目前我省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状况看,仍存在缺乏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动力和活力不足,服务机构不健全、保障不力,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不能很好满足就业创业需求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建议:

  一、完善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一是在政策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权责,出台《安徽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标准实施意见》,明确服务范围,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全面提高基层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省内“三全三通”,即全员通享、全域通办、全程通联。二是在保证政府监管与外部治理的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与公众评估,规范服务的流程和标准,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促使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体系规范化,并保证其高效的服务和信息的透明。三是进一步完善对基层工作者的考核设置,制定标准前要征求基层意见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进、追踪、修改、完善,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让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持续推进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借鉴山东建设基层人社平台的经验,大力推进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以基层平台为载体将就业创业服务向下延伸,实现县、乡、村三级人社“一站式”服务体系全覆盖。二是加强基层人社队伍建设,根据辖区内人口规模,结合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等政策措施,力争为社区人社服务站配备1至2名专职人员、为行政村人社服务站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社会保障员。三是强化对各级公共就业机构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落实各级公共就业机构建设经费,将人员工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加强就业创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一是要统筹规划建设全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城市建网、网络互联、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就业服务系统,实现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五级联网。二是要做好信息的汇总和发布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重点应加强岗位供求匹配数据库、职业信息网和职业培训网建设,实现异地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的自由传输和共享,全面推进就业信息数据省级集中。三是扩大自助服务设施使用范围,县以上公共服务机构应建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站,拓展网上服务功能,利用网站提供网上咨询、网上职业指导、网上招聘求职、网上培训报名等服务,街道、社区服务机构依托各劳动保障数据库发布就业创业信息。四是加强基层就业创业项目数据库建设,做好系统升级维护,实现全省有效、快速地联网检索。

  四、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功能

  一是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模式,精简优化办理流程,通过网上申报、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压缩审批等待时间。二是以实体市场为主、网络市场为辅,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公平、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创业、省内跨区域无差别化就业创业。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何德球同志发言,沈昕委员准备。

  【合肥市政协委员,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董事长何德球】

  我发言的题目是《运用“互联网+”助力社区就业》。

  社区是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最基层组织,是城市的细胞,解决好就业问题,基础在社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4050人员、无一技之长的待业青年、残疾人希望在社区周边就业,一方面离家近,可以避免路上来回奔波、减少交通成本;另一方面上班时间灵活,也能照顾家庭,但是缺乏便捷的招聘渠道。与此同时,社区周边不少小微企业对就业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时间灵活,但是由于互联网招聘使用程度还比较低,也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运用“互联网+社区就业”的方式,可以为企业用工和重点人群之间搭建起就业的平台,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以新安人才网为例,谈一下解决社区重点人群就业的做法及建议。

  新安人才网作为安徽最大的人才网站,一直以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公司视察指导,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这些年来,新安人才网始终牢记社会责任,不断探索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根据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部分街道社区的要求,我们探索“互联网+社区就业”的方式,合作创建“社区周边三公里就业平台”。新安人才网派专人上门采集企业招聘需求,网上发布职位信息;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楼栋张贴海报宣传推广;社区居民只要在家门口用手机扫码,填写求职意向,就可以收到通过平台大数据精准匹配、实时推送的社区周边三公里内的岗位信息。“社区周边三公里就业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匹配岗位服务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供实时就业数据统计和分析。平台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单个社区周边三公里内的招聘岗位数量达到1300多个,吸引周边500多人上网求职,不仅解决了社区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

  下一步,在合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社区周边三公里就业平台”试点范围将扩大至合肥全市,力争解决10万个就业岗位,打造社区就业新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利用互联网推进社区招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求职招聘已经是个人求职和企业招聘首选的方式。建议将社区互联网招聘作为搞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的有效抓手,让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下沉到各个街道社区,用数据应验结果、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二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就业平台需要大数据沉淀、技术研发经验和高水平市场运营,理应让专业机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应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由各级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做好资源整合及社区就业宣传推广工作,指导更多的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就业平台求职。

  三是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为鼓励社区周边小微企业在社区就业平台上发布更多就业岗位,建议政府直接给予小微企业互联网招聘资金支持。如,以“就业券”的方式,连续发放3年小微企业互联网招聘补贴,培养小微企业使用互联网招聘的习惯。

  四是扶持市场化人才公司做大做强。市场化人才公司做大做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就业市场。建议成立社会就业发展基金,用于帮扶市场化人才公司做大做强。很多市场化人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资金、生存困难,政府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给予资金帮扶;经过三到四年企业稳定发展后,政府可以股转债的方式退出,让市场化人才公司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就业服务工作中去。

  五是将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下沉到社区。我省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服务平台,但是目前还是以传统的职业介绍中心的模式在运作,缺少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建议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与社区周边三公里就业平台相结合,下沉到社区,利用社居委服务场所,不仅可以举办社区招聘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掌握和提升就业技能,使他们更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沈昕委员发言,段丽琼委员准备。

  【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民革安徽大学支部副主委沈昕】

  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了企业“招工难”“技工缺”“留人难”等突出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例如,企业用工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平台设施设备、组织体系、服务功能等方面存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服务功能不够健全,一些平台服务内容单一,针对性、个性化服务项目较少,体验感有待提升;平台建设以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为主,集聚市场资源、发挥市场作用不够;网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线上线下两个平台融合互动不畅;企业用工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任重道远,存在集中活动“雷声大”、常态化工作“雨点小”的现象。

  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建设力度、扩大服务供给,进一步提升企业用工平台建设水平。

  一是始终坚持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理念。坚持“服务用工就是服务发展,做好企业用工就是做好就业工作”的理念,高度重视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对于保障企业用工、满足求职者就业需求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各类企业同等享有公共就业服务作为原则,对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要公平对待,提供同等服务。对处于初创阶段以及灵活形式用工等企业,可采取“经办人书面承诺”方式受理,必要时进行信息核查或工作人员调查,并在招聘信息中标注。

  二是全面增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综合功能。借鉴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地经验,全面拓展提升企业用工服务平台的综合效用。强化交流服务,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业务咨询、信息发布、招聘登记、劳务合作、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强化信息宣传,及时发布、实时更新企业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人才引进政策和岗位需求信息。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搭建职校与企业就业用工之桥,探索制定“订制学员”方案,推行“半工半读”教育模式,鼓励职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切实保障企业人才供给。强化数据监测,建立企业岗位需求和人力资源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供求情况。

  三是大力推进企业灵活用工。全面落实开展企业间用工余缺调剂试点工作的部署,加快建立企业名录,搭建对接平台,指导和督促签订用工余缺调剂协议,探索建立用工调剂违约清退和惩处机制,确保到2020年形成一批企业用工余缺调剂的示范园区、企业和较为成熟的调剂制度。借鉴“北上广”等地经验,探索培育若干类似“人瑞人才”“众薪”“自由人”“兼职猫”等有影响的一站式企业灵活用工服务平台。

  四是着力培育企业用工智慧服务平台。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省企业用工智慧服务平台与江浙沪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加快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继续完善安徽公共招聘网、“阳光就业”网上办事系统,实现就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网络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

  五是积极完善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和作用发挥机制。继续出台专项政策及实施细则,完善我省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和作用发挥的政策体系。推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民营职业介绍机构”模式,建立地区间、企业间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把握技术管理创新趋势,探索建立高效合理的新型企业用工机制。政府部门和工会以利益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完善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机制,将企业用工的服务项目筛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段丽琼委员发言,马文革委员准备。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合肥市委副主委段丽琼】

  我发言的题目是《支持创新创业创造完善高质量平台》。

  进入新时代,安徽的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是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建好建强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创造平台(以下简称“三创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关键。

  一、三创平台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规模和数量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61家、众创空间301家,在孵企业2018年总收入达240.7亿元。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美亚光电等一大批优质企业从孵化器等三创平台中走出来、发展壮大,成为全省企业创新发展的标杆。但在三创平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科学准确定位,盲目追求资质升级。部分三创平台为了追求更高资质等级、拿到更多政策奖补资金,不顾自身实际,忽视发展定位,尽力向考核评估指标靠拢,造成盲目引进项目,低端模仿、同质竞争,特色不明显,孵化质量不高。

  2﹒缺乏市场导向机制,过度依赖政策资金。部分三创平台缺乏市场化导向,缺乏必要的盈利理念,不能在市场中积极寻求长足有效的发展动力,不能形成完整的自循环系统,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依靠政府“输血”运营。

  3﹒缺乏专业运营人才,高品质三创平台较少。我省缺乏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丰富创业管理服务经验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管理服务多停留于提供创业空间、做好物业服务、传达宣讲政策等基础性服务,难以提供创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产业承接、投融资等高端服务。

  4﹒缺乏知名网络平台,三创供需信息不对称。我省缺乏整合三创资源的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很多三创平台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有“联合作战”能力。我省三创平台“供”的信息与三创人才“需”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制约了三创平台整体发展。

  二、关于高质量发展三创平台的建议

  1﹒围绕系统布局,构建特色鲜明的三创体系。出台《关于加大创新创业创造平台支持力度进一步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对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系统布局,引导各市、县立足实际多元发展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三创体系,力争早日打造出像上海张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武汉光谷、深圳数码港等享誉全国的三创平台。

  2﹒围绕市场导向,打造专业化三创平台。针对政府主办类的三创平台,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原则,将三创平台建设、运营等事项交给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克服“外行”指导“内行”、管理停留于基础服务等弊端,大力提升三创平台专业化水平。

  3﹒围绕动能培育,实现“财”和“才”双驱动。建立针对创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四个阶段的靶向扶持投融资机制。发挥种子基金、风险基金、产业基金、财税政策等作用,面向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孵化企业一定奖励,或给予普惠政策、专项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支持。其次,我省人才政策对比江浙沪地区力度偏弱,应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新政和配套实施细则,引进或者共享外地优秀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团队。发挥我省作为科教大省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形成人才驱动为主、政策驱动为辅的发展模式,推动三创平台可持续发展。

  4﹒围绕数据应用,打造知名的三创网络信息平台。从现有三创平台中选择一家主打数字文化产业创业的高端人才团队,或者抽调国有企业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精兵强将,或者与全国知名网络信息平台合作,整合全省三创大赛、三创平台、三创政策、三创项目等各级各类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集中打造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三创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对称,推动高品质就业。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请马文革委员发言。

  【省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组织部部长马文革】

  我发言的题目是《资源共享精准施策打造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毕业生既是国家宝贵人力资源,也是重点就业群体,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我省共有119所高校(本科院校44所,专科院校75所)。截至8月31日,2019届高校毕业生共有33.92万人,初次就业率达90.41%,在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从调研情况看,由于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多,学历层次跨度大,分布区域广,毕业生就业需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统一的高端就业指导培训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全省统一的竞争有序高效的就业市场招聘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大学生就业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帮扶体系还不健全。

  为此建议,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一体化推进大学生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体系、高效率就业市场招聘体系、高精度就业帮扶体系三大板块建设,真正实现精准化智慧型就业服务。

  1﹒完善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体系。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的就业指导专业人才,为平台建设提供专业稳定的师资资源支撑,同时对现有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拓宽师资来源渠道,聘请一批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高管、行业人力资源研究人员、高校资深就业指导老师、就业指导教育专家以及政府就业部门管理者和相关就业政策的制定者等担任就业指导导师,打造开放型师资队伍;实行“交互式”师资培养模式,平台要借助校企合作的资源,将企业的专业人力资源人才请进校园、请上讲台,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补充实践型人才,同时把任课教师送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在企业招聘的实践中学习就业指导的技能。

  2﹒建设高效率就业市场招聘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招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用人单位条件满足不了学生的期待,应聘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两难情况,以及“就业难”“用工荒”同时存在的现象,要在就业市场招聘体系的精准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每一位毕业生个性化就业需求,进而准确掌握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学生意向就业单位。招聘板块通过梳理毕业生就业意向,结合行业需求现状和各学校就业情况,举办系列“精准招聘会”,有针对性地邀请用人单位参会,通过将用人单位和学生精准匹配、岗位和专业精准匹配,将毕业生个人意愿、兴趣发展、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高度对接,破解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为毕业生及时提供有效的岗位需求,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

  3﹒健全高精度就业帮扶体系。要精准识别,实施分类管理。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对就业经济困难、就业心理困难、就业专业困难、就业能力困难、少数民族、残疾学生等学生类型精准识别,建立“双困生”就业信息库,开展分类别、个性化职业指导,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有效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尽快实现就业。要精准指导,提高实效性。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和残疾大学生设立就业指导工作室,成立以专家教授为牵头人的咨询工作室,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体咨询,促进就业困难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职场和顺利求职。要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同时通过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在资助补贴等方面对帮扶对象实施精准帮扶,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7位同志发言质量很高,大家调研深入,分析透彻,建议可行。会议还印发了40多篇书面材料,质量也很高。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有关部门作回应发言。

  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同志作回应发言。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

  省政协将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列为专题协商议题,通过赴省内外广泛深入调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刚才,夏涛副主席的主题发言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7位委员、专家的发言富有见地、很有建设性,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将委员们的调研成果转换为推进工作的实效。下面我就有关问题作个回应。

  一、关于健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对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需求、实现劳动力供求合理匹配至关重要。正如委员所指出的,全省虽然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街道)、社区五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但是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水平与老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扩大服务供给,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在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不断增强就业获得感、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关于打造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我省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就业服务,组建“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开展“就有未来”校园指导活动,创新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正如委员所指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业化不高、供需匹配不够精准的问题仍较突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厅在综合运用传统方式、信息化手段,把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机构清单向毕业生普遍推送的基础上,优化“安徽公共招聘网”,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供需智能精准匹配,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同时,为每个毕业班指定一名职业指导师,指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

  三、关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技工大省建设,技能人才已达520万人。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技能人才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结构层次不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技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以技能培训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四、关于完善高质量创新创业创造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创业创新平台还存在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运营人才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用好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创新开展创业训练营,建设一批创业大学、创业学院,打造全链条创业人才培养载体。认定一批青年创业园等孵化载体,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整贷直发”模式,解决创业场地紧张、融资不畅等问题。优化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加大电子创业券发行力度;开展“赢在江淮”等系列创业创新大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自主创业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下一步,我们将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文件,聚焦场地、融资、用工等返乡创业难题,对返乡创业企业回迁或购置新生产设备给予一定设备补助,支持建设150个左右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评选一批返乡创业优秀示范项目和“返乡创业之星”,持续开展“接您回家”活动,鼓励引导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兴业。

  六、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

  企业是用工的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支持引导劳动者到企业就业政策、建立不少企业用工平台,着力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四送一服”企业用工服务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打造“周三招工”“周六招才”招聘赶集日。优化安徽公共招聘网功能,实现“一点发布、全省共享”。此外,我们开展“企业用工周转池”制度试点,探索建立用工余缺制度,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

  七、关于助力重点人群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让重点人群在社区就业。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社区重点人群依然存在就业难、平台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用好购买服务政策,探索委托第三方运营“安徽公共招聘网”,创建社区就业模块,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搭建网上对接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展社区就业招聘活动,摸清重点人群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给予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扶持,助力社区重点人群就业。

  会后,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吸纳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希望各位委员、专家继续关注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刚才,刘少华同志对委员的发言,进行了认真的回应,讲得很好。

  现在进行第五项议程,现场互动交流。请2位同志提问,每位同志提一个问题。

  哪位同志有问题要现场提问?

  【省政协委员程晓醒】

  我是省政协委员程晓醒,请问一下教育厅领导,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可以折算学分吗?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好,请省教育厅回答。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

  根据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请问,您对我的回答满意吗?

  【省政协委员程晓醒】

  满意!我想接着这个话题问一下,本科生是否可以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

  今年7月初,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本月9号,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五个厅局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都明确规定:高校在符合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本科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省政协委员陶劲华】

  今天教育厅领导在场,机会难得,我想问一个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2019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少数学生有被就业的感觉,对此有何看法?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

  就业是民生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是各类就业群体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把抓好就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通过采取着力开发更多有效就业岗位、着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着力帮扶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着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41%,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省就业创业工作近年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不久前国务院督查组来皖开展大督查,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关于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教育部建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统计制度和评价、监测、核查办法,各省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由教育部统一研制开发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客观和真实的。

  关于您提到的少数毕业生有“被就业”的感觉,对这句话要看怎么来理解。我认为,有这种情况也属正常现象。从统计数据来看,我省大多数毕业生都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就业岗位,但确实也有少数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或个人期望值过高,在就业区域、岗位和待遇等方面存在落差,对自己的就业岗位不理想。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有业不就”和“慢就业”等现象,我们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自己,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还有哪位同志要提问?

  【省政协委员王师琴】

  我是省政协委员王师琴,请问一下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能否与人社等部门合作,利用现有的培训师资、场地联合开展培训工作?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好,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回答。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林海】

  是的。在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我们与人社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注重协调联动,共同研究会商,形成工作合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两部门在全国第一个签订了协调联动合作协议,建立了6项常态化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共同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

  今年以来,两部门密切协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上半年组织专场招聘会136场,提供就业岗位11.24万个,退役军人参加招聘数2.38万人。10月12日,在阜阳市举办中部地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这是退役军人系统全国首场多省联动区域性招聘活动。利用人社部门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已经完成培训15327人,合格15088人。本周“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第一期落地退役军人群体,35名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家已经在清华大学参训学习。本月底至11月中下旬,我们还将联合开展2019年金秋招聘月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人社等部门协调联动,摸清退役军人需求,加强岗位信息搜集,强化政策宣传落实,共同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

  我来补充一下,我厅将认真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在省退役军人厅统筹下,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将退役士兵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的师资、教材、场地、设备等资源,不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人社部门的补贴标准由人均1000元提高到2400元,增长了140%。二是将退役军人作为创业培训的重点,我们在做好传统创业培训基础上,对退役军人专门组织“创业江淮”特训营活动,就在今天,我们省有35名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正在清华大学接受培训,以满足退役军人多样化、差异化创业需求。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限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就到这里。

  现在进行第六项议程,网络议政。中安在线、新浪安徽对本次月度专题协商会进行全程网络图文直播,安徽政协网、安徽公共招聘网、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阳光就业网、新安人才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进行同步推送,中央及省内相关媒体进行后续报道。直播过程中,大量网友在关注我们的会议进程。截至目前,网络在线人数达到98万人。下面,请中安在线随机选择2位实时在线网友的提问,请相关单位现场回应。

  【中安在线记者主持人王冰燕】

  我代表网友“燕子衔泥”提问:

  我省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市场机制建设就业创业平台上还将有哪些举措或考虑?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省财政厅回应。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召远】

  一直以来,省财政坚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财政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积极筹措各类就业资金近52亿元,深入推动“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步,省财政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政策平台方面,我们将按照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经济外向度高和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地区,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在服务平台方面,我们将重点支持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宽“云平台”服务项目,落实“电子创业券”兑付补助政策,积极优化整合各部门创业资源,为各类创客及初创小微企业提供更好服务,激发各类主体创业活力。三是在创业平台方面,我们将在持续推进青年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同时,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并统筹就业资金给予专项补助。

  【中安在线记者主持人王冰燕】

  我代表网友“万水千山”提问: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人才流动将会更加便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请问省里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留住这些人才“为我所用”?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这个问题请省科技厅回应。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程雪涛】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人才流动便利性,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人才外流的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积极谋划,把科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起作用。

  一是通过事业留人。依托现有的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国之重器”,以及在建的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聚集高端科研领军人才近千人。

  二是通过团队引人。从2014年起,省市联动面向国内外扶持了500多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科技成果来皖创新创业,其中省级支持170个科技团队、投入资金9.63亿元,共引进各类高端创新人才近千人。

  三是通过平台留人。近年来,支持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6家、众创空间186家,年均服务在孵企业5000家、创业团队6000人以上,十三五以来吸纳就业26.7万人,其中年均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1.2万人。

  四是通过待遇留人。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科技人员比例由不低于50%提升至70%;设立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成立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去年全省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收益奖励个人1.78亿元,让一线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提问的网友很多,我们选择了两个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有关部门回应得很好。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建议,可以继续留言。网络议政就进行到这里。

  现在进行第七项议程,请王翠凤副省长讲话。大家欢迎!

  【省政府副省长王翠凤】

  尊敬的昌尔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省政协召开“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专题协商会,这是学习贯彻中央“六稳”精神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民生工作、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受国英省长委托,我代表省政府,向省政协和各位委员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夏涛副主席作了精彩的主题讲话,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要意见;7位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健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听了以后很受启发,省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现场和网络互动交流环节中,委员和网民的提问针对性很强,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稍后,昌尔主席还将作重要讲话,对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稳定和扩大就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将稳定和扩大就业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分别对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李锦斌书记在专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时,对防范化解就业领域重大风险、切实稳定就业提出明确要求。李国英省长主持召开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全省就业工作。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按月调度稳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县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全省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5万人,创历史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2.83%,处于2010年以来的低位;2018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6.83%,高于上年0.49个百分点;全年帮扶13.16万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4.5%。我省2018年度促进就业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今年以来,全省就业形势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一是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3万人)的103%。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中向好。截至8月底,2019届毕业生初次签约率90.41%,同比增长0.15%。三是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扎实推进。截至9月底,共举办招聘会9921场,提供就业岗位558.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55.6万人。帮扶3.59万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67%。四是创业主体不断增加。1-9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52万户,同比增长19.79%;其中,新登记企业25.12万户,同比增长20.13%。

  全省就业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也是全省政协系统及各位委员积极推动和共同参与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就业工作带来风险和挑战;再加上就业领域固有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就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将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求,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大省的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问题导向,深化工作举措,全力促进全省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一、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眼于形成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良性循环,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优化就业环境的需要。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让创业创新者公平竞争、轻装上阵。支持和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建设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青年创业园、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为各类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倾力帮扶企业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税收减免、社保降费、失业保险返还等政策,实施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

  二、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常态化推进“2+N”线下就业招聘活动(“2”,是指“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活动;“N”,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招聘活动),精心开展“周三招工”“周六招才”和特殊群体招聘、地方特色招聘等活动,发挥好安徽公共招聘网功能,实现“一点登陆、全省共享”,全面提升劳动者和企业的线上求职招聘体验,建立线上线下全天候招聘机制,打造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建设“智慧就业”平台,汇集安徽公共招聘网、阳光就业网、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资源,让各类劳动者通过“智慧就业”平台实现“政策一网打尽、服务一网享受”。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妨碍劳动者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公平就业制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地区间、企业间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分地区、分行业及时发布就业市场供求信息,大力提升就业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民化水平。

  三、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发挥校园就业市场主阵地作用,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激励政策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招募就业见习基地,开发见习岗位,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根据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意愿,实行“一对一”帮扶,促进尽快实现就业。积极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就业见习范围,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提升就业能力。深化皖江皖北地区劳务对接,做实劳务对接“两张清单” (劳动者就业需求清单和企业岗位需求清单)和“接您回家”等特色举措,积极搭建用人单位与农村劳动者精准对接平台。统筹做好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推进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做好城镇各类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四、精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技工大省建设,认真落实《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扩大补贴覆盖范围,增加补贴政策供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有培训需求和培训意愿的企业和劳动者积极参与到提升行动中来,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培训结构,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对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技能,大力开展更高层次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积极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立足生产和技术创新需要,积极招收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为新型学徒,引导职业培训更加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岗位需要。适时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规定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行“互联网+职业培训”,在线课时按比例计入培训总课时。

  五、积极防范失业风险。强化风险点查找,认真查找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风险点,防范就业风险传导引发的其他风险,强化动态管理,提高发现就业风险的能力。强化监测预警,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好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加强就业形势研判,确保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强化应急处置,加强就业风险防范统筹协调、督查调度,制定完善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实施分级预警、分级响应、分级处置,强化对潜在风险的预防、调节、控制。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主动权,做好舆情收集、监控和研判,及时主动发声,积极宣传正能量,稳定社会就业预期。

  各位委员、同志们,多年来省政协在关心支持就业创业工作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省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作为重要专题协商内容,组织广泛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最后,再次衷心感谢省政协,特别是昌尔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对省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省政协及各位委员的联系沟通,为各级政协组织全面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谢谢大家!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

  刚才,我们听取了夏涛副主席的主题发言、线上线下问卷分析报告和7位同志的口头发言,讲得都很好。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与大家坦诚互动,气氛很热烈,交流很务实,体现出了良好的协商氛围。王翠凤副省长作了很好的讲话,对委员和同志们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对省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的安排作了详细介绍。这次月度专题协商会开得很好,达到了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增强信心的预期效果。在此,向王翠凤副省长和今天参会各部门对政协协商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促进就业创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就我省而言,应对不断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尤其要大力抓好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为各类人才在我省发挥所长、尽其所用提供有力支撑,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把人力人才资源转化为安徽创新发展的最大优势。下面,聚焦本次会议主题,结合大家的发言,我作个小结。

  第一,抓资源整合,推动实现一体化发展。从我省各类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情况看,还存全省统一布局不够,互联互通不足,政策协同不力等问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也要求我省加大与沪苏浙对标对接,推进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和服务标准一体化。当前,重点要做到“三通”,即:布局贯通,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全面覆盖省市县乡村各级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打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数据互通,进入大数据时代,收集好、用好数据资源,可以促进我们决策更精准、动作更迅速、工作更高效。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各地各部门必须打通数据鸿沟,促进信息实时互通,做到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少跑路。政策融通,各部门各单位在促进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方面,仍然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标准不统一、政策不协调。这就需要树立一盘棋意识,尽快消除上下级、部门之间行政壁垒,整合他们手头与就业创业服务有关的资源,更好为就业创业者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难得机遇,与长三角其他区域主动沟通、充分对接。这方面,李志伟、司敏等委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第二,抓革新升级,善于用好互联网技术。前两天,总书记在给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强调要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在网络上享受就业创业服务。我省也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做了一些工作,但在深度、效果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站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前沿,适应用户习惯的新变化,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对传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为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更好服务。同时,通过网络整合优化、引进重点网络等方式,建设影响力更大、功能更丰富、使用更便捷的网站、公众号或客户端等。刘晓燕、马文革、沈昕等委员在发言中,从不同侧面提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何德球同志从实践出发,谈了很好的方案。

  第三,抓质量导向,打造一批高层次平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同样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服务应该是第一位的,服务质量有个供给侧和需求侧匹不匹配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劳动者需要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快速、及时、高效的信息桥梁,促进信息对称。还有,就是看看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调研来看,我们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能提供的服务还是非常有限的,很多还是低层次的,改进空间很大。比如说,一些孵化器、众创空间,提供的更多是一些硬件的支持、租金的减免等基础服务,在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全流程跟踪等服务进阶方面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段丽琼委员提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承担建设运营等事项,不失为很好的思路。

  政协协商是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协商,是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协商,可以帮助党委政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社会各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希望各位委员强化责任担当,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继续围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各项工作建诤言、献良策,为省委省政府和部门做好工作汇聚共识、增进合力。会后,请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认真梳理大家的发言,形成综合材料报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省政协副主席夏涛
    省政协副主席

    主题发言

  • 刘晓燕 委员
    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

    《关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的建议》

  • 李志伟 委员
    省政协委员,阜阳市政协主席

    《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 司敏 委员
    六安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六安市委会主委

    《关于健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 何德球 委员
    合肥市政协委员,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董事长

    《运用“互联网+”助力社区就业》

  • 沈昕 委员
    省政协委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民革安徽大学支部副主委

    《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

  • 段丽琼 委员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合肥市委副主委

    《支持创新创业创造完善高质量平台》

  • 马文革 委员
    省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组织部部长

    《资源共享精准施策打造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

  省政协将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列为专题协商议题,通过赴省内外广泛深入调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刚才,夏涛副主席的主题发言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7位委员、专家的发言富有见地、很有建设性,听了以后很受启发,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将委员们的调研成果转换为推进工作的实效。下面我就有关问题作个回应。

  一、关于健全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对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需求、实现劳动力供求合理匹配至关重要。正如委员所指出的,全省虽然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街道)、社区五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但是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水平与老百姓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扩大服务供给,创新运行机制,推进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在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不断增强就业获得感、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关于打造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我省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就业服务,组建“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团,开展“就有未来”校园指导活动,创新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正如委员所指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专业化不高、供需匹配不够精准的问题仍较突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厅在综合运用传统方式、信息化手段,把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机构清单向毕业生普遍推送的基础上,优化“安徽公共招聘网”,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供需智能精准匹配,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同时,为每个毕业班指定一名职业指导师,指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

  三、关于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技工大省建设,技能人才已达520万人。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技能人才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结构层次不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技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以技能培训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激励导向作用,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四、关于完善高质量创新创业创造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创业创新平台还存在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运营人才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用好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创新开展创业训练营,建设一批创业大学、创业学院,打造全链条创业人才培养载体。认定一批青年创业园等孵化载体,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整贷直发”模式,解决创业场地紧张、融资不畅等问题。优化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加大电子创业券发行力度;开展“赢在江淮”等系列创业创新大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自主创业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下一步,我们将出台支持和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文件,聚焦场地、融资、用工等返乡创业难题,对返乡创业企业回迁或购置新生产设备给予一定设备补助,支持建设150个左右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评选一批返乡创业优秀示范项目和“返乡创业之星”,持续开展“接您回家”活动,鼓励引导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兴业。

  六、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建设

  企业是用工的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支持引导劳动者到企业就业政策、建立不少企业用工平台,着力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四送一服”企业用工服务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打造“周三招工”“周六招才”招聘赶集日。优化安徽公共招聘网功能,实现“一点发布、全省共享”。此外,我们开展“企业用工周转池”制度试点,探索建立用工余缺制度,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

  七、关于助力重点人群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让重点人群在社区就业。但是,正如委员所指出的,我省社区重点人群依然存在就业难、平台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用好购买服务政策,探索委托第三方运营“安徽公共招聘网”,创建社区就业模块,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搭建网上对接平台,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展社区就业招聘活动,摸清重点人群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精准匹配。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给予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扶持,助力社区重点人群就业。

  会后,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消化吸纳委员、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希望各位委员、专家继续关注我省就业创业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省政协委员程晓醒的提问

    请问一下教育厅领导,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可以折算学分吗?

  •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的回复

    根据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请问,您对我的回答满意吗?

  • 省政协委员程晓醒的提问

    满意!我想接着这个话题问一下,本科生是否可以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的回复

    今年7月初,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本月9号,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五个厅局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都明确规定:高校在符合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本科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省政协委员陶劲华的提问

    今天教育厅领导在场,机会难得,我想问一个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2019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少数学生有被就业的感觉,对此有何看法?

  • 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的回复

    就业是民生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是各类就业群体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把抓好就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通过采取着力开发更多有效就业岗位、着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着力帮扶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着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举措,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41%,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省就业创业工作近年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不久前国务院督查组来皖开展大督查,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关于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教育部建有一套严格规范的统计制度和评价、监测、核查办法,各省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由教育部统一研制开发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客观和真实的。   关于您提到的少数毕业生有“被就业”的感觉,对这句话要看怎么来理解。我认为,有这种情况也属正常现象。从统计数据来看,我省大多数毕业生都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就业岗位,但确实也有少数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或个人期望值过高,在就业区域、岗位和待遇等方面存在落差,对自己的就业岗位不理想。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有业不就”和“慢就业”等现象,我们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先就业后择业”,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自己,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 省政协委员王师琴的提问

    请问一下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能否与人社等部门合作,利用现有的培训师资、场地联合开展培训工作?

  •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林海的回复

    是的。在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我们与人社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注重协调联动,共同研究会商,形成工作合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两部门在全国第一个签订了协调联动合作协议,建立了6项常态化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共同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今年以来,两部门密切协作,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上半年组织专场招聘会136场,提供就业岗位11.24万个,退役军人参加招聘数2.38万人。10月12日,在阜阳市举办中部地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这是退役军人系统全国首场多省联动区域性招聘活动。利用人社部门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已经完成培训15327人,合格15088人。本周“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特训营第一期落地退役军人群体,35名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家已经在清华大学参训学习。本月底至11月中下旬,我们还将联合开展2019年金秋招聘月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人社等部门协调联动,摸清退役军人需求,加强岗位信息搜集,强化政策宣传落实,共同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少华的回复

    我来补充一下,我厅将认真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在省退役军人厅统筹下,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将退役士兵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的师资、教材、场地、设备等资源,不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人社部门的补贴标准由人均1000元提高到2400元,增长了140%。二是将退役军人作为创业培训的重点,我们在做好传统创业培训基础上,对退役军人专门组织“创业江淮”特训营活动,就在今天,我们省有35名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正在清华大学接受培训,以满足退役军人多样化、差异化创业需求。

  • 网友“燕子衔泥”的提问

    我省在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市场机制建设就业创业平台上还将有哪些举措或考虑?

  •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召远的回复

    一直以来,省财政坚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财政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极筹措各类就业资金近52亿元,深入推动“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步,省财政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政策平台方面,我们将按照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深入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经济外向度高和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地区,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在服务平台方面,我们将重点支持推进创业服务“云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宽“云平台”服务项目,落实“电子创业券”兑付补助政策,积极优化整合各部门创业资源,为各类创客及初创小微企业提供更好服务,激发各类主体创业活力。三是在创业平台方面,我们将在持续推进青年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留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同时,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并统筹就业资金给予专项补助。

  • 网友“万水千山”的提问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技人才流动将会更加便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请问省里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留住这些人才“为我所用”?

  • 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程雪涛的回复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人才流动便利性,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人才外流的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积极谋划,把科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起作用。   一是通过事业留人。依托现有的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国之重器”,以及在建的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聚集高端科研领军人才近千人。   二是通过团队引人。从2014年起,省市联动面向国内外扶持了500多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科技成果来皖创新创业,其中省级支持170个科技团队、投入资金9.63亿元,共引进各类高端创新人才近千人。   三是通过平台留人。近年来,支持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6家、众创空间186家,年均服务在孵企业5000家、创业团队6000人以上,十三五以来吸纳就业26.7万人,其中年均吸纳应届毕业大学生1.2万人。   四是通过待遇留人。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科技人员比例由不低于50%提升至70%;设立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科研人员转化成果成立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去年全省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收益奖励个人1.78亿元,让一线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中安在线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anhu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