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4-05-13 16:56
  • 来源: 安徽林业
  • 作者:

  凌晨起床,只为观测一种麻雀大小的小鸟,它的名字叫黄胸鹀——听说最近黄胸鹀刚刚“路过”合肥,记者跟随摄影师们,体验了一次“追鸟记”。

  为何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能让观鸟人如此“疯狂”呢?因为它是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而这个级别的鸟类,在合肥仅有3种(黄胸鹀、白鹤以及青头潜鸭),实在罕见。

  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 造访十八联圩湿地

  5月11日早晨4时30分,闹钟准时响起,记者起床后奔赴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湿地。同行之人还有生态摄影师阿力、徐蕾、田胜尼等3位老师。

  早晨6时许,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此时太阳已升起,眼前的一大片麦田,就是黄胸鹀可能出没的地方。

  “前几天已经有人看到它了,咱们仔细找找。”徐蕾说。

  “这种鸟太小了,离得远肉眼看不清,必须得用相机确认。”找了一会儿之后,大家一无所获。决定换一片麦田再试试。

  上午9时,温度逐渐升高。

  “快来,快来!”徐蕾小声地呼喊着同伴。从徐蕾的相机里,记者看到了这只调皮的小家伙,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只见它的胸前有明显的黄色,十分鲜亮,十几厘米的身长让藏在麦田里的它们很难被发现。

  如约而至 迁徙途中“路过”合肥

  据悉,黄胸鹀每年春夏之交会从东南亚飞往遥远的西伯利亚繁殖地,中途路过合肥巢湖湿地栖息补给,这才让合肥的观鸟爱好者们有了短暂而珍贵的“见面”时间。

  黄胸鹀最爱的就是麦田,那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生境,一旦麦子收割完毕,它们随即离开合肥,飞往远方。

  据专家介绍,从2016年起,合肥首次记录拍摄到黄胸鹀,之后每年的春天和秋天,这个小精灵都会短暂光临巢湖。

  今年,黄胸鹀如约而至,更比去年略早了几天。

  湿地农作物改造 只为让它们“吃好喝好”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它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胸部亮黄色的羽毛。

  值得一提的是,巢湖自从发现了这一珍稀物种,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为了让黄胸鹀等鸟儿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源,安徽鸟类专家通过生态监测提出湿地农作物改造建议,去年十八联圩湿地种植了1200亩小麦。

  这样的努力,不仅让迁徙中的黄胸鹀有了足够的补给,还能为冬季越冬的大雁等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丨来源:合肥晚报

  主办:安徽省林业局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大黄山建设银企对接会在合肥召开


发布于2024-05-27 16:41:55

中安观察|投资安徽 与机遇同行


发布于2024-05-27 08:39:50

巢湖首登“国家名片”


发布于2024-05-26 05:08:50

麦收大幕开启


发布于2024-05-25 05:21:32

“徽风皖韵”闪耀深圳文博会


发布于2024-05-25 01:11: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