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各地

  • 2022-04-11 16:5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通讯员 刘修远 记者 唐进民 陈庆鹏

  文化,是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一地方有了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有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才会有蓬勃发展的底气和定力,群众才会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安庆市宿松县文化事业大繁荣的一年。

  这一年,该县大力推进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高效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有序开展体育健身赛事活动,文化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护传承,重筑高地

  2021年12月30日,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标志着宿松从此进入了高铁时代。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认真组织、精心编排,在站前广场,用舞龙、扭秧歌、敲锣鼓的方式,欢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这种场合,这种意境下,聆听宿松文南词别具一格。其实,文南词与黄梅戏有姊妹腔之称,数百年来在传承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但两者的内核区别在于‘声腔体系’不同。”当天,参加高铁开通仪式表演的老师介绍。

  文南词是流行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于采茶戏和黄梅戏。文南词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是以宿松为中心,辐射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进入发展和繁荣阶段后,宿松文南词演出正戏和整本大戏,民间戏班多,民间艺人多,借鉴了传统的灯歌和灯舞的表演形式,伴奏加入了断丝弦,作为地方剧种基本形成。

  “文南词作为一个剧种已经列入国家戏曲剧种目录,具有极强的学术、艺术和社会价值。随着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变化,在借鉴、引进、移植的过程中,文南词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影响了周边的兄弟剧种,许多艺术元素被黄梅戏所吸收,推进了黄梅戏的变革和发展。”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艺术股股长杨扬向记者介绍。

  在文南词保护过程中,该县注意坚持以安庆方言为主和文南词声腔体系为艺术本体,原生态保护文南词;坚持遵循民间艺术自身的发展衍变规律,形成独具宿松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艺术形式。

  过去一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该县组织百场文南词演出活动,启动实施文南词保护传承“131”工程;编辑出版省级非遗《九井沟传说》《小孤山传说》乡土读本;完成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等2家第二批省级传承基地申报工作;新创作大型红色题材的黄梅戏剧目《浴血罗汉尖》如期在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进行展演并完成有戏安徽线上演播。

  过去一年,该县在文物保护利用上,组织实施的徐文藻烈士陵园主体修缮及环境整治、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陈提升和养英山庄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驻地旧址维护加固及环境整治(第一期)均已完工待验收;启动廖河戏台消防工程和防雷工程建设;通过鼓励引导、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积极筹措修缮资金,让梅河古民居、江冲民居、辣树屋等一批县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

  据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一级主任科员郭继春介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尤为重要,今年该局将按照计划完成100场文南词演出任务,实施文南词传承“131”工程,即创排1台较高质量的文南词大戏,3台文南词小戏,组织一系列文南词专场演出和培训活动;完成《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读本——宿松香芽制作技艺》的编辑出版工作;启动宿松县第三批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等,切实让宿松丰富文化遗存重焕生机和活力。

  全民阅读,文化粮仓

  在当地采访时,中安在线记者走进宿松县孚玉镇民东社区农家书屋,宣传干事石莎莎正在给书屋里看书的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用心感受那段激昂的岁月。

  “每到周末,社区的孩子们都会来这里看书、写字。农家书屋更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地方,我们在这里策划了童言学党史、童心知党情等各类活动,力促形成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良好氛围。”石莎莎向记者说。

  为了充分发挥好农家书屋主阵地的作用,该县多个农家书屋采取开展一个小时的小课堂形式,组织志愿者为青少年儿童诵读、讲述红色故事,并设立“红色阅读”专柜,陈列各类党史系列丛书,方便群众阅读、学习、借阅,确保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同时,让党史学习蔚然成风、入脑入心。

  过去一年,宿松县推进全民阅读充实“文化粮仓”,建设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11家,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全覆盖;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15个,每半年更换书刊,累计流转图书20次、共计5000册。提升阅读服务。推进数字化阅读,总馆现藏电子图书80万册(种);拓展线上服务,开展“网络书香 阅见美好”等线上活动,扩大阅读覆盖面。创建阅读品牌。培育特色阅读品牌,累计开展“‘千人阅读 大家讲书’阅读推广进校园”等阅读品牌活动23场次;积极参加“书香安徽”系列评选,获评省“十佳书香之乡”2个、“十佳书香社区”2个。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公共文化阵地作用,该局还组织了“红色百年·阅读经典——书香二郎”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教育活动等阅读进基层活动7场次;组织3家发行单位参与村级农家书屋结对共建活动,捐赠图书2457册;完成211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共计12871册(种)。该局新闻出版股负责人舒国相表示。

  该县突出活动主题,让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多彩,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宿松县文旅体局被授予全省“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个文化协管员被授予全省“新时代乡村阅读榜样”“优秀读者”和“优秀组织者”等称号,1个综合文化站站长授予全省“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优秀读者”称号;1个家庭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全省书香之家”称号;2个农家书屋和2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获评“安徽省第四届百家示范农家书屋和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7个农家书屋、8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获评安庆市第一届“示范农家书屋和优秀管理员”称号等等。

  文化振兴,铸就灵魂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一敲乐翻天,我们四人上台前,全会精神来宣讲,劲更添……”近日,宿松县凉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形式,通过三句半、诗朗诵、诗词采风、诗画展等方式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到群众中间。

  “用文艺表演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以前只在电视里才能看得到,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了,确实感觉不一样。”村民们看了后激动地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富裕起来的农村,应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平台在哪里?这些,都是当下乡村文化建设中亟待破解的一道道考题。

  文化渗透性强,关联度高,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过去一年,宿松县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加快以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广泛举办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培育了乡村的文明风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巨大。

  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209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0%;“戏曲三进”演出活动152场;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云上过大年”文艺展演64场,其中12个演出视频在安徽省文化馆展播,并同步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播出;开展“红歌展演”“宿松民歌展演”、“广场舞大赛”等20余场区域文化活动;围绕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组织开展区域文化活动12场、相关大型文化活动6场;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活动847场次,全县图书流通服务达324433人次,文化惠民总服务达374346人次;通过举办线上文化服务,拓宽服务视觉,21个文化视频在宿松县文化馆公众号展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保障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举办的各类活动都以群众唱主角,节目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热情,体现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共享文化。”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吴辉告诉记者,2021年,该县文化活动频率较同年增幅10%,各项活动的开展对群众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鼓舞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源动力。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意味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风貌显著改变,宿松做到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生命力。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着力加强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区域发展。宿松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自磊表示,今年该县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深化文化旅游体育融合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文化、旅游、体育强县为目标,用心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结硕果。(通讯员 刘修远 记者 唐进民 陈庆鹏)

编辑: 李娜
推荐阅读
省长的这些话,真提气!


发布于2024-05-16 18:42:34

智慧新生活:无形之助,最为暖心


发布于2024-05-16 00:48:07

热点图片